首页 >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信息公开年报

2011年度省经信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2011年,省经信委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在省政务公开办的有力指导下,根据中央和省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总体部署,以开展政务公开“深化年”为抓手,不断深化政府信息公开,保障了公众和企业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提高了“企业娘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创造更加规范阳光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促进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提供了有力保证。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扎实开展
省经信委一直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将其作为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提高效能的重要内容来抓。
(一)健全组织机构,加大经费保障
结合工作实际和人员变动情况,调整了委政务公开领导小组人员。委政务公开日常工作机构设在委办公室,由办公室主任担任委政务公开办主任,确定3名工作人员具体开展日常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同时,督促指导委属单位建立相应政务(办事)公开工作机构,安排专人负责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省经信委坚持委主要领导同志亲自抓,分管领导同志直接抓,委政务公开办具体抓,各部门、各单位密切配合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政府信息公开办公经费切实做到“随用随支”,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加强工作部署,强化考核督查
印发了《省经信委2011年度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细化分解全委政府信息公开任务。委主任办公会议、政务公开领导小组会议、效能建设专题会议等多次研究、部署和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事项。《省经信委机关处室局、派出机构、委属单位年度综合考核办法》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在每半月召开的委务例会上,通报各部门、各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展情况。
二、规范政府信息公开
(一)进一步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进一步完善公开指南,规范和确定14大类43项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实现了门户网站与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数据互通和信息共享。细分和增加“国家资金争取情况、重大活动、重点项目建设”等公开目录,并对信息公开网的同类型栏目进行整合聚类,增设主题和机构分类,包括依法行政、运行保障、产业发展、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节能降耗、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民企合作、国防科技工业、无线电管理、安全生产、行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信息安全、综合政务等16类,使公开目录更加规范、科学合理,极大方便了公众浏览和准确查找信息。主动公开77件省人大代表建议、省政协委员提案及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对政府工作建议的办理情况。进一步指导和加大派出机构、委属单位信息公开网站建设力度,38个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大力推动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在2010年清理的基础上,对相关法律法规和省委省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印发的涉及职权的有效、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梳理,共确认行政职权57项(行政审批27项、行政处罚1项、行政强制2项、其他权力27项),修订和编制了全部职权的运行流程图,已按要求报省政务公开办、省编办、省政府法制办备案,并在委政府信息公开网公开。缩短开办制盐企业审查等3个项目审批时间达20个工作日。按照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要求,积极推进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试点工作。
(三)认真开展政务公开“深化年”活动
印发了《省经信委开展政务公开“深化年”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从六个方面深入推进活动的开展。在门户网站和政府信息公开网、办公平台设立政务公开“深化年”活动专栏宣传、公开活动进展情况,同时,通过调研、抽查等多种形式了解、督查各单位、各部门“深化年”活动开展情况。通过活动开展,在解决企业和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上取得了新进展,在促进全委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上取得了新成效,提升了企业和社会公众对省经信委工作的满意度。
(四)进一步深化政府信息公开
按照《省经信委政府信息公开管理办法》(皖经信办〔2009〕221号)确定的公开的范围和程序,严格信息公开审查制度和责任制,做好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发布工作。2011年,按照“公开为原则、保密为例外”的要求,共主动公开政府信息6294条(委发文件1311条),是公开信息量较多的省直单位之一。
一是坚持把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及企业、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工作中最敏感和容易产生强烈反映的关键问题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点内容。全面贯彻《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安徽省新型工业化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工信部关于支持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建设 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意见》(工信部规[2010]586号)取得新进展。组团赴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宣传国家及省出台的支持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成功举办了皖粤经贸合作发展会议,共签约项目864个、总投资7623亿元;成功举办安徽省与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合作发展会议,2010、2011年共签订了2269个民企合作签约合同项目,总投资额12314亿元。发布《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安徽篇)》和省经信委进一步鼓励台湾同胞投资兴业促进皖台合作发展政策措施,推进产业对接。在广东省经信委网站、工商联网站上开设“安徽•广东经贸合作推介项目”栏目,推介了两批项目共3027个,总投资26670亿元。
搭建经济运行统计分析监测调度、重点调度中小企业运行信息直报等12个网上办公、办事电子网络平台,1500户工业企业生产运行监测分析、1500户中小企业运行信息、电煤调度信息数据、重点物资运输数据实现在线报送和监测调度。率先在省直机关开发启用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申报系统,项目申报、评审、公示全部通过网络平台,全程公开透明,一周内完成1257个项目的评审,比往年提前3个月将资金下拨到企业,深受基层和企业的欢迎。监察管理人员通过申报系统实施电子监察,及时获取监管数据,对出现的违规行为系统能自动生成预警信息。申报系统还根据评审专家历次评价的专项资金项目信息,分析监督其评价意见的准确性、公正性,获取专家库名单及项目评审专家的优化建议。对各部门、各单位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情况,实行委务会半月通报、办公平台季度通报制度,以公开促进全委中心工作的开展。
二是变“要我公开”为“我要公开”、“结果公开”为“过程公开”。在省财政厅的指导下,积极推进财务预决算、预算执行、决算信息和专项资金分配使用等重点领域内容公开。主动公开了部门2010年财政决算和2011年财政预算情况,内容翔实。分类公开3.02亿元省财政专项资金和近10亿元的国家各类项目扶持资金信息,资金分配使用一目了然。推进单位财务、政府采购、公务接待、干部任用、考核奖惩等重要事项的公开。认真执行省经信委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等六项制度,加强机关会议、公务接待、出差、用车、培训、印刷等经费公开力度。公款出国出境费用同比减少9.9%、公务接待费用在前几年连续压缩的基础上又同比减少2.9%。委机关共实施政府采购项目19个,合同金额2076万元,共节约资金346.7万元,节约率达16.7%。2011年,严格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方针,对从基层公开选调的41名公务员及专业技术人员做到了程序、过程和结果公开,改善了委机关、委属单位的人员结构。
三是推动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省经信委主动发挥牵头单位的作用,制定和发布了安徽省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目录和信用信息共享目录,建成“安徽项目公开网”,建立市县区信息公开分平台126个、省市县政府部门公开专栏3000个,实现全省范围的互联互通,及时发布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和项目建设管理信息24000多条。该项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得到中纪委和工信部充分肯定,多次在全国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介绍。
四是全面深入推进办事公开。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大分类指导和监督检查,全面深入推进全委办事公开。2010年,省经信委印发的《关于推进委属单位办事公开工作的意见》,从规范内容、完善制度、创新载体、强化监督等方面,对委属单位的办事公开工作提出要求。2011年7月,我委下发《关于印发省经信委2011年度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根据委属单位的不同类型,就积极拓展办事公开领域,扩大办事公开范围提出规范性意见。委政务公开办采取听取汇报、现场查看等方式,到23个单位开展办事公开工作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积极破解公开新难题,有力提升了委属单位的办事公开整体水平。扩大示范点辐射范围。经推荐,省黄金管理局拟被命名为省第二批政务公开示范点。以省示范点创建为契机,进一步带动委属单位进一步规范公开内容、加强载体建设、畅通互动渠道,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11年,省节能监察中心、省墙改办、省散办、省电子情报所等单位在办事进一步公开透明,程序及行为进一步规范,效率进一步提高。
(五)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
进一步完善《省经信委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明确了依申请公开工作的程序、时限、归档要求及文书样式。完善依申请公开栏目功能,按月编制依申请公开文件目录,公开依申请办理结果统计信息。在委及政务窗口设立依申请公开受理点,统一印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提供网上下载。将政务窗口作为“企声110”投诉咨询接待政务窗口和信息公开申请受理点,及时了解企业困难和问题。坚持“依法、规范、有效”原则,注重加强与申请人的主动沟通,妥善处理依申请公开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年,省经信委受理依申请公开信息13条,全部及时回复,满意率达100%;信息公开举报数量、信息公开复议数量、信息公开诉讼数量为零。完善了政府信息公开发布协调、保密审查、第三方意见征询、统计分析和归档等制度,要求信息公开工作人员及时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各项文件、资料、影像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规范电子公文流转,并在公文审核过程中,增加了公开属性确定和信息发布保密审查环节,对行业规划数据中的一些敏感内容进行删除后在委门户网站发布。全年省经信委未发生泄密行为。健全了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澄清机制和年度报告制度。对社会流传的虚假或不完整信息,规定相关处室局应主动或在委政务公开办的要求下,予以积极澄清和正面引导。按规定编制并发布规范化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报送省政务公开办备案。
三、创新方式,拓宽政府信息公开渠道
(一)构建网上企业“娘家”
建设了功能强大、栏目丰富、内容翔实、便捷高效的门户网站,实现了由信息发布型网站向综合服务型网站的转变,充分发挥了门户网站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第一平台的作用。在2010年省直机关网站年度评估中名列第1,荣获“安徽省优秀政府网站”称号。2011年,我委门户网站共公开各类信息近31000多条,点击率586万次,日均点击4500多次。在委门户网站开设专栏公开办事指南,办事事项名称、办理依据、办理条件、办理流程、收费标准、办理时限等要素情况,提供办事结果查询。及时对工作关注度高和企业的难点、热点问题,定期在栏目中做好专题报道、解读。进一步完善主任信箱(与各市经信委主任信箱进行链接)、监督投诉、咨询建议、意见征集、网上调查、企声110、在线访谈、网络新闻发言人等政民互动渠道,形成统一的网络问政平台,建立平台运行机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保障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确保网络问政工作产生实效。通过意见征集和网上调查栏目,实行“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规划等重大决策网上公示、征求意见。建立了问题咨询库,所有答复的问题按热点内容进行分类,积极引导群众有序参与,逐步扩大行政决策公开的领域和范围。推出了“服务满意度”、“服务及时性”栏目,加强对答复质量和时效的监督。2011年收到在线咨询225件(其中主任信箱52件,在线咨询147件,监督投诉26件),均通过在线答复或者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给予答复,答复率100%。通过企业和社会公众关注的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政策动向、热点问题的双向沟通,增强了工业和信息化政策和举措的透明度,拉近了我委与企业和公众的联系。
(二)坚持和完善传统公开方式
我们在坚持政务中心窗口公开、会议公开、媒体公开、简报、新闻发布会等公开方式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完善。利用《工业专报》等22种内部刊物,及时、准确地公布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的最新情况和我委重要活动。投入20多万元,在委机关办公楼大厅设立面积大、功能全的LED大屏幕显示发布系统,实现重要通知、公告、办事指南、视频报道的及时公开。2011年,举办了23场新闻发布会,中央媒体、省“一报两台”共播报或发表我委专题新闻800余条,其中头条新闻达100 多条。结合“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在开展工业结构调整“五大攻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做强、非公经济创业创新、加快两化融合、加快皖北工业发展)”推进活动中,我委共有150多人走访企业2000多户,把政策送下去、把服务送下去、把手段送下去,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得到省委书记张宝顺、省委副书记孙金龙等省领导充分肯定和各地及企业的赞赏。通过搭建汽车、白酒、纺织、机械、装备等省产优质工业品销售平台,宣传国家和省相关政策,引导企业保市场、争市场、促销售。
(三)积极探索新型公开方式
在坚持和完善传统公开方式同时,积极探索通过社会公示、听证、专家咨询、论证等方式进行政府信息公开。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点工程等,在决策中广泛听取、合理吸收各方面意见,并反馈或公布意见采纳、决策执行情况,推进行政决策过程和结果公开。建立“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规划专家咨询队伍,先后对编制完成初稿的 32个规划分别召开近百次座谈会、论证会。对表彰的全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集体和个人、节能降耗先进单位和个人、淘汰关闭非煤矿山企业和通过的工艺美术大师名单等分别以不同的形式在安徽日报、安徽经济报和网站上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引起广泛关注。投入200多万元,建成集远程视频会议、经济运行调度、现场实时监控为一体的工业调度中心,为全省经信委系统内部事项公开提供了快速、高效的绿色通道。
四、强化监督保障,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落实
(一)进一步深化制度执行年活动成果
在2010年制定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将成熟的经验常态化、长效化;完善了新闻发布会、网站管理、公文运行、事项办理等方面制度,进一步突出制度的适用性、系统性、科学性,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逐步形成覆盖全面、内容完整、相互衔接、易于操作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体系。政府信息公开规范性和执行力的进一步提升,有力地推动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考核评议和责任追究机制
通过目标考核、社会评议和舆论监督等途径,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各项重点工作落到实处。确定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委领导多次带队对各单位、各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各部门、各单位信息报送和公开情况进行统计奖励。积极主动加强同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效能建设监督员、党风建设联络员和新闻、企业等社会各界的密切联系,主动征求他们的意见,邀请他们参与对各部门、各单位的评议。对违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有关规定,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严格实施责任追究,严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纪律。
(三)规范调查处理投诉举报机制
建立《省经信委群众利益诉求受理办理制度》,规范调查处理投诉举报,有受理、查处、反馈文书记录。对所有投诉咨询,均能做到投诉必受理、受理有结果,咨询必答复、答复有质量。依申请公开、投诉咨询等问题的分办、办理结果的文稿审核都在办公平台运行,形成完整的记录。我委全年无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此外,省经信委还通过到企业和市县经信委调研时发放调查问卷,广泛接受企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四)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宣传和培训力度
进一步加大对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宣传和制度体系建设力度,着力营造了人人关注政府信息公开、人人配合政府信息公开、人人按照制度开展公开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中国企业报、中国工业报、安徽日报、安徽电视台、中安在线、安徽经济报等主流媒体和省委、省政府内部刊物的以及网站的作用,及时宣传我委的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措施、力度和成效,使社会各界人士了解和理解经信委、关心和支持经信委。积极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实际效果调查。在门户网站上发布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执行情况、网站建设情况等问卷调查;邀请了省政务公开办、省经济信息中心、合肥工业大学、浪潮软件公司等有关领导和专家对委机关各处室局、派出机构、直管行业协会、直属单位分管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负责人以及工作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在组织开展委机关处室局全体人员和委属单位负责人共近300人参加的专题轮训中,将政府信息公开有关知识纳入轮训内容,进一步增强全委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政府信息公开意识和责任感,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五)及时报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动态信息
积极做好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维护、更新和报送,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答复,年度工作报告的编制和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月度统计数据报送等工作。及时将我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开展情况和工作动态报送省政务公开办,其中,开展政务公开“深化年”活动进展情况等有关信息被省政府信息公开网站采用公开;实行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网上申报评审信息被省政府政务要情、安徽日报等刊登。我委还在国务院来皖调研座谈会、全国政务公开办来皖调研座谈会以及全省政府网站建设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并被安排在全省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暨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作交流发言,很好展示了我委及打造“阳光政府”的良好形象。
2011年,我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委机关内部政府信息公开的意识有待加强,目前部分处室局的信息公开还不够及时,信息在网站上公开发布的时效性有待提高,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内部监督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政府信息公开的载体还不够丰富,影响范围还不够广,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学习、宣传不够;三是委属单位政府信息(办事)公开工作开展不平衡,有待进一步加强。
2012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之年,也是促进转型升级的攻关之年,我委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政务公开办的悉心指导下,统一思想认识,认真贯彻中央和省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总体部署,坚定信心和决心,在抓深入、抓规范、抓实效上下功夫,以公开促服务,以服务树形象,深化“企业娘家”品牌形象建设,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努力保持工业经济和信息化持续健康发展势头,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突出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和执行力度,探索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新方法、新手段、新方式,推动我委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是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和丰富政府信息公开渠道。按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梳理、深化我委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确保该公开内容全部公开。采取积极有效方式,拓宽我委政府信息公开渠道,在完善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网)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第一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公开方式,丰富政府信息公开互动渠道,扩大公开内容和范围。
三是全面推进委属单位政务(办事)公开工作。加强指导和检查,全面推行政府信息(办事)公开制度;扩大政务(办事)公开示范点创建范围;进一步充实丰富委政府信息公开网委属单位目录内容,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督促指导有关单位开展好政务(办事)公开工作。
四是加强我委政府信息公开培训和宣传力度。加强我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更好地融入日常业务工作,实现简化操作,规范信息发布审批流程。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和考核制度,确保政务信息及时、准确、规范的对外公开,不断提高我委政府信息公开整体工作水平。
解读
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