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信息公开年报

2012年度省经信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2012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之年,也是促进转型升级的攻关之年。今年以来,在宏观形势严峻、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我委积极作为,加快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步伐,保持了全省工业经济持续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信息公开倍受企业和社会公众关注。2012年,省经信委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在省政务公开办的有力指导下,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为抓手,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不断推进信息公开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保障了公众和企业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提高了“企业娘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创造更加规范、阳光、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促进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一、加强组织保障,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扎实开展
      (一)健全组织机构,加大经费保障。
      建立健全委信息公开日常工作机构,由办公室主任担任委政务公开办主任,办公室分管负责同志任副主任,并安排3名人员具体负责信息公开日常工作,不断加强委信息公开办队伍力量。坚持委主要领导同志亲自抓,分管领导同志直接抓,委政务公开办具体抓,各部门、各单位密切配合的信息公开工作机制。信息公开办公经费切实做到“随用随支”,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加强工作部署,强化考核督查
      年初印发了《省经信委2012年度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要点》,并将任务细化分解到各部门、各单位。委主任办公会议、政务公开领导小组会议、效能建设专题会议等多次研究、部署推进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事项。《省经信委机关处室局、派出机构、委属单位年度综合考核办法》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委务例会、政务公开专题工作会上定期通报各部门、各单位的信息公开工作进展情况。
      (三)提高公开规范化水平,扩大集中宣传影响力
      一是深入开展“标准化建设年”活动。印发了《省经信委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求委机关、派出机构、政务窗口、直管行业协会、直属单位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按照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配套完善、简便适用的要求,以系统性、适用性和可考核性为原则,落实各项业务标准和技术标准,建立覆盖信息公开全过程的标准体系。委分管领导主持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制订工作进度,明确相关责任人,落实工作任务。委政务公开办召开多次协调会议,积极推进各项工作量化落实,并定期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调度和检查。通过在网站开辟“标准化建设年”活动专栏、参加专题培训等多种方式,对活动开展情况和先进经验进行宣传,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推进氛围。二是积极推进“集中宣传”取得成效。我委高度重视,广泛宣传发动,认真谋划,创新方式,加大力度推进集中宣传工作取得成效。印发了《省经信委开展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集中宣传活动实施方案》,针对今年严峻的经济形势,明确了全力以赴稳定工业增长的主方向和宣传重点,强调工作责任。各部门、各单位迅速启动,层层传达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精心策划,周密部署,不断推进活动向深入开展。采取在委办公平台、政府门户网站开辟专栏、学习培训、“五大攻坚”调研帮扶、在线互动、新闻发布会、媒体报道,以及悬挂条幅、触摸屏及LED屏显示、橱窗公开栏等传统形式,围绕 “两个文件”和全省政务公开工作有关会议精神和中心工作,加大对我省及本委深化信息公开的基本情况和成效、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公开情况,以及创新推行信息公开的主要做法等进行集中宣传。通过全系统集中宣传,为推动工业经济发展,加速安徽崛起提供良好的政务环境,切实提升了广大企业和社会公众对我委开展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的认知度和满意度。
      二、规范政府信息公开
      (一)进一步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进一步完善主动公开指南,规范和确定17大类46项政府信息主动目录,实现了门户网站与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数据互通和信息共享。细分和增加“企业帮扶、表彰奖励和统计分析”等公开目录,并对信息公开网的同类型栏目整合聚类,进一步完善主题分类和委属单位等机构分类,增加“时间分类”,使公开目录更加规范、科学合理,极大方便了公众浏览和准确查找信息。主动公开73件省人大代表建议、省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情况。进一步指导和加大派出机构、委属单位信息公开网站建设力度,省黄金管理局、省节能监察中心、省机械工业协会等38个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大力推动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在2010清理、2011年确认的基础上,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清理省级行政审批项目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对我委行政职进行再清理、再确认、再规范。据省法制办反馈,最终确认我委47个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类事项中,10个为公共服务类事项,37个为行政审批类事项。经省政府法制办对37个行政审批事项审查,初步确定保留项目16项、下放管理层级的1项、转变管理方式的10项、合并的2项、冻结2项、转报国务院部门审批的6项。印制《安徽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经信委窗口服务指南》,修订和编制了全部职权的运行流程图,实行项目性质、办理依据、申报条件、申报材料、办理程序、法定期限、承诺期限、收费标准、收费依据和联系电话的“十公开”,并按要求在委政府信息公开网公开。同时,对我委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类事项分别进行梳理,对各个项目的申报环节、申报材料和申报时限等方面进行流程再造,共减少申报时间304天,缩短率为53%,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搭建经济运行统计分析监测调度、重点调度中小企业运行信息直报等27个网上办公、办事电子网络平台,1500户工业企业生产运行监测分析、1500户中小企业运行信息、电煤调度信息数据、重点物资运输数据实现在线报送和监测调度。进一步完善了率先在省直机关开发启用的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申报系统,项目申报、评审、公示全程进一步公开透明,一周内完成1800个项目的评审,继2011年后再次提前将资金下拨到企业,深受基层和企业的欢迎,安徽日报、中国企业报、安徽经济报等多次报道,省纪委也专程来我委调研情况并拍摄专题片作为典型向全省宣传推广。监察管理人员通过申报系统实施电子监察,及时获取监管数据,对出现的违规行为系统能自动生成预警信息。申报系统还根据评审专家历次评价的专项资金项目信息,分析监督其评价意见的准确性、公正性,获取专家库名单及项目评审专家的优化建议。省经信委行政审批业务系统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投入20余万元,实现了与省政务服务中心协同审批平台的实质性对接,满足了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协同审批的要求,审批全过程通过网络开展进一步公开、透明,效果显著,真正建立起前后方衔接、监督的运行机制。2012年,在机关内部实现电子公文流转的基础上,向委属单位和市级经信部门延伸,通过网络收发非涉密公文,提高了办文办事效率。
      (三)进一步抓实信息公开重点工作
      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省经信委政府信息公开管理办法》(皖经信办〔2009〕221号)规定,结合国家和省关于政府信息公开要求,认真编制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进一步规范主动公开程序,严格信息公开审查制度和责任制,做好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发布工作。积极落实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2012年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切实做好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截止目前,共主动公开政府信息6630余条(委发文件1460余条),内容涉及我委承担各项工作,是公开信息量较多的省直单位之一。省经信委始终坚持把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及企业、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工作中最敏感和容易产生强烈反映的关键问题作为信息公开的重点内容。对各部门、各单位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情况,实行委务会半月通报、办公平台季度通报制度,以公开促进全委中心工作的开展。利用与台湾电电公会汽车电子产业联盟及台湾车载资通讯产业协会交流合作交流渠道,以及参加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上海工业博览会、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大会和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等全国性的会展活动的机会,向广大客商介绍省招商服务中心建设和项目情况,扩大我省对外经贸合作领域。进一步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安徽省新型工业化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工信部关于支持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建设 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意见》。利用“安徽产品全国行”和每月一促销活动,先后组团赴青海、甘肃、四川、广东等省宣传支持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成功举办安徽省与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合作发展会议,截至12月底,2169个省与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合作发展签约合同项目中有2002个项目开工,投资规模9030亿元,开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额4691亿元。其中,2012年,全省新开工民企合作项目305个,开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额2060亿元。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合肥(国际)家用电器博览会,签订合作项目203个、总金额984亿元,签订订货合同31个、金额19.1亿元。发布《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安徽篇)》和制定《安徽省经信委2012-2015对台工作实施意见》及进一步鼓励台湾同胞投资兴业促进皖台合作发展政策措施,推进产业对接。利用中小企业博览会在广东省经信委网站、工商联网站上开设“安徽•广东经贸合作推介项目”栏目,积极推介我省招商项目。
      在重点信息公开中,深入推进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招投标、食品安全和生产安全事故等重点工作政府信息公开。积极推进财务预决算和专项资金分配使用等重点领域内容公开。主动公开了部门2011年财政决算2012年财政预算及“三公”经费预算情况,内容翔实。分类公开国家各类项目扶持资金和4.08亿元省财政专项资金信息,资金分配使用一目了然。认真执行省经信委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等六项制度,严格落实委公务接待规定,控制公务接待费用,限制高档烟酒;加强车辆编制规范和清理,强化车辆规范管理。公款出国出境费用严格控制按照省财政预算安排执行,公务接待费用在前几年连续压缩的基础上又继续压缩。委机关共实施政府采购项目27个,完成采购项目20个,采购金额3280.9万元,共节约资金501.6万元。所有招标、中标信息均及时公开上网,强化政府采购的规范化、透明化和公开化。
      2012年,我委认真履行食品安全行业管理职责,及时公开推动全省轻工(食品工业)行业 “十二五”规划落实、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情况,加强宣传教育,提升了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提高了行业自律水平。对工业安全生产状况不掖不藏,规范公开“安全生产年”活动和各项打非治违及督查专项行动信息。煤矿和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事故情况控制在省政府年度目标以内。全省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等行业相对平稳,没有发生较大事故,民爆等行业是零事故。制定和落实事故隐患排查、防范和整改措施,对发生较大事故处理情况,及时上报省政府应急办和有关领导。制定了安徽省经信委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皖经信运行函〔2012〕199号)。据统计,全年共上报送信息44条次,其中应急管理工作信息21条,应急突发事件信息23条,报送质量和时限在省直单位中位居前列。
      (四)全面深入推进办事公开
      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大分类指导和监督检查,全面深入推进全委办事公开。一是全面推进委属单位办事公开。2010年,省经信委印发的《关于推进委属单位办事公开工作的意见》,从规范内容、完善制度、创新载体、强化监督等方面,对委属单位的办事公开工作提出要求。2012年4月,我委下发《省经信委2012年度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要点》,并结合“标准化建设年”主题活动开展,根据委属单位的不同类型,按照所有面向社会服务政府部门及涉及民生领域全面推行办事公开要求,就积极拓展办事公开领域,扩大办事公开范围进一步提出规范性意见,进一步规范了服务标准。委政务公开办采取听取汇报、现场查看等方式,对所属54个部门开展办事公开工作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积极破解公开新难题,有力提升了委属单位的办事公开整体水平。二是继续推动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工作取得更大突破。省经信委主动发挥牵头单位的作用,结合地方实际,健全了具有我省特色的推进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和信息公开共享平台,完善了信息公开目录和信用信息共享目录。今年以来,全省已公开项目信息总数量40889条,项目总金额662.5亿元;信用信息公开总数量7592条,不良信息公开总数量16条。该项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得到中纪委和工信部充分肯定,多次在全国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介绍。“安徽做法”为深化我省工程建设领域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三是及时公开人事信息。将干部任免奖惩、人事招聘录用等进行公开。干部竞争上岗、公务员考录选聘交流、事业单位招考招聘等信息都及时公开或者公示。2012年,对从基层公开选调和公开招考招聘的14名公务员及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提拔任用、交流的85名干部通过张贴考察、任用公示和委办公平台、门户网站公告公示等方式实现了程序、过程和结果公开,自觉接受机关内部和社会的双重监督。
      (五)进一步抓好依申请公开工作
      进一步规范依申请公开办事指南、程序、时限、归档要求及文书样式,完善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处理流程图,丰富委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依申请公开栏目功能。在机关办公场所和政务服务窗口设立2个依申请公开现场受理点,并统一印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提供网上下载。按月编制发布依申请公开文件目录。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的意见》精神,注重加强与申请人的主动沟通,妥善处理依申请公开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做到依法有据、严谨规范、慎重稳妥。所有申请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及时答复申请人,满意率达100%。办理结果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公开。截止目前,共办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14件。其中网上申请13件,纸质申请1件。其中,同意公开的有7件,非本部门职能范围内容的申请3件,申请内容不明确2件,信访或广告等其他内容2件。单位申请3件,个人申请11件。信息公开举报数量、信息公开复议数量、信息公开诉讼数量为零。
       (六)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
      进一步完善省经信委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和发布协调、保密审查、第三方意见征询、统计分析和归档等制度,要求信息公开工作人员及时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各项文件、资料、影像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规范电子公文流转,并在公文审核过程中,增加了公开属性确定和信息发布保密审查环节,对行业规划数据中的一些敏感内容进行删除后在委门户网站发布。全年省经信委未发生泄密行为。健全了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澄清机制和年度报告制度。对社会流传的虚假或不完整信息,规定相关处室局应主动或在委政务公开办的要求下,予以积极澄清和正面引导。按规定编制并发布规范化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报送省政务公开办备案。2012年度报告即将上报。
      三、创新方式,拓宽政府信息公开渠道
      (一)深化“网上企业娘家”平台建设
      在连续两年在省直机关网站年度评估中名列第一,荣获“安徽省优秀政府网站”称号的基础上,主动加压,超前谋划,创新模式,围绕政府网站的“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和公众参与”三大主体功能进行资源整合,进一步加强委政府网站及其管理制度建设,不断深化和发掘网站服务功能,真正实现了由信息发布型网站向综合服务型网站目标的转变,充分发挥了门户网站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第一平台的作用。截至目前,我委网站累计发布信息36000余条,总点击率近559万多次,日均点击5700多次。信息公开平台在保持规范公开目录的基础上,提供按照年份来查询各类政府信息,并加大对具有经信特色的“企业帮扶”等信息的主动公开。组织编印一万本《保持工业平稳较快增长政策指南》和若干《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投资管理政策汇编》和《工业和信息化领域项目申报指南》,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促进工业发展政策宣贯月”活动。在企业帮扶调研中,组织16个组约120名干部,由委领导带队,深入全省16个市和部分县区千家企业,采取“集中宣讲”和“分散宣讲”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政策巡讲,送政策上门,送服务上门,送办法上门,积极开展企业帮扶,一企一策,分类指导。围绕家电、煤(盐)化工、服装、新型建材、冶金、新能源汽车、数控机床、中成药、食品、船舶等十大重点产业链,选择280家重点企业、1000个产品,深入推进工业结构全面转型升级“五大攻坚”活动。全委有三分之一人员、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基层,实实在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得到各地及企业的赞赏,调研报告中所提的建议也得到省领导的多次批示和充分肯定。减少了群众办事环节,提高了服务效率。在办事平台加强全省经信系统“扁平化”设计,整合并初步建立涵盖16个市经信委审批事项目录的一体化网上办理系统,提供办事指南和在线咨询。设立网上审批(网上办事)窗口,开设专栏公开办事指南,办事事项名称、办理依据、办理条件、办理流程、收费标准、办理时限等要素情况,提供办事结果查询。及时对工作关注度高和企业的难点、热点问题,及时更新栏目中对国家和省新近出台的促增长政策特别是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解读查询、专题报道等,加强统计分析,引导和帮助企业利用好发展好政策。第73期《安徽经济报》上专版登载了各类帮扶政策,印发了21000份政策指南特刊,并在门户网站专门开设了“保持工业平稳较快增长政策集粹”专栏,进一步扩大政策公开宣传和企业服务力度。
       (二)坚持和完善传统公开方式
      在坚持政务中心窗口公开、会议公开、媒体公开、简报、新闻发布会等公开方式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完善。利用《工业专报》等22种内部刊物,及时、准确地公布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的最新情况和我委重要活动。在委机关办公楼大厅设立面积大、功能全的LED大屏幕显示发布系统,实现重要通知、公告、办事指南、视频报道的及时公开。凡涉及企业和公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点工程等,在决策中广泛听取、合理吸收各方面意见,并反馈或公布意见采纳、决策执行情况,推进行政决策过程和结果公开。对表彰的全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集体和个人、节能降耗先进单位和个人、淘汰关闭非煤矿山企业和通过的工艺美术大师名单等分别以不同的形式在安徽日报、安徽经济报和网站上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引起广泛关注。今年以来,共举办新闻发布会17场,中央及省内外主流媒体共播报或发表我委专题新闻750多条,其中,头版头条150多篇;发布月度工业舆情7次,委领导或处室局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60余次,在橱窗宣传信息公开工作、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政策、成就等34期。开展“一月一促销”活动,通过搭建汽车、钢材、中医药、日用消费品、家用电器、机械装备、节能产品等省产优质工业品销售平台,组织开展“安徽产品全国行”甘肃、青海、四川站等活动,宣传国家和省相关政策,引导企业保市场、争市场、促销售,增强了企业加快发展的信心。
      (三)积极探索新型公开方式
      积极探索通过网络问政取信于民,推进信息公开,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推动行政增速提效,营造政府与公众良性互动的良好氛围。
      网站频道内容日趋丰富,形式更加多样。进一步丰富政民互动渠道,整合建立起主任信箱、监督投诉、在线咨询、民意征集、网上调查、企声110、在线访谈和直播、实时交流、网络新闻发言人等统一的网络问政平台,实现服务功能更突出、发布通道更便捷、受理回复更及时权威的目标,从而更好的了解民情、汇聚民智、解决民困,掌握社情民意,完善决策,实现信息权威发布和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强化舆论引导和监督等方面的功能,畅通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渠道,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通过民意征集、网上调查和实时交流栏目,实行“十二五”规划、迎峰度夏(冬)电力保障、资金项目申报帮扶企业等重大决策网上公示、征求意见、答疑解惑。建立了问题咨询库,所有答复的问题按热点内容进行分类,积极引导群众有序参与,进一步扩大行政决策公开的领域和范围。设立工作动态和满意度排行板块,打造公众参与网络监督平台,加强对答复质量和时效的监督。积极推进政务微博及微博访谈等互动渠道建设。截止目前,共收到在线咨询167件。其中:主任信箱48件,在线咨询61件;监督投诉58件(其中,涉及我委职能的投诉和建议仅40%),均通过在线答复或者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给予答复。定期开展领导“在线访谈”及线下交流,构建受理一体化、处理快速化、服务优质化的网民意见反馈机制。在回应群众(网民)诉求方面,实行限时答复制度。建立了网络舆情监测队伍和应对机制,加强对群众留言、意见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加强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及重大群体性事件、突发性事件的梳理摸排,科学制定应对方案,及时报送省领导和相关部门,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建立在线访谈管理暂行办法,健全完善公众互动机制,保障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确保网络问政工作产生实效,使网络问政成为“永不下班”的接待室,成为普通民众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舞台。
      投入40多万元,率先建成安徽工业展示厅,主要围绕电子书、触摸电视、电子沙盘、装饰墙四大功能区域,以声光电(投影、视频)为主要手段, 通过展与观、视与听、动与静的结合,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全景展示安徽工业发展历程及辉煌成就,突出工业强省、两化融合、科技创新等特色亮点,记录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要成果,使之成为体现我委特色的主动公开的重要平台和窗口。投入200多万元,建成集远程视频会议、经济运行调度、现场实时监控为一体的工业调度中心,为全省经信委系统内部事项公开提供了快速、高效的绿色通道。
      四、强化监督保障,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落实
      (一)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体系建设
      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将成熟的经验常态化、长效化;完善了政府信息发布审核、统计、考核、责任追究和网站管理、信息质量规范、公文运行、事项办理等方面制度,进一步突出制度的适用性、系统性、科学性,促进信息公开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逐步形成覆盖全面、内容完整、相互衔接、易于操作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体系。加大制度执行力度,通过目标考核、社会评议和舆论监督等途径,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信息公开各项重点工作落到实处。委领导多次带队对各单位、各部门信息公开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各部门、各单位信息报送和公开情况进行统计奖励。积极主动加强同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效能建设监督员、党风建设联络员和新闻、企业等社会各界的密切联系,主动征求他们的意见,邀请他们参与对各部门、各单位的评议。对违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有关规定,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严格实施责任追究,严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纪律。政府信息公开规范性和执行力的进一步提升,有力地推动了信息公开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规范调查处理投诉举报机制
      建立《省经信委群众利益诉求受理办理制度》,规范调查处理投诉举报,有受理、查处、反馈文书记录。对所有投诉咨询,均能做到投诉必受理、受理有结果,咨询必答复、答复有质量。依申请公开、投诉咨询等问题的分办、办理结果的文稿审核都在办公平台运行,形成完整的记录。我委全年无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此外,利用帮扶企业和“五大攻坚”调研等机会到企业和市县经信委发放调查问卷,广泛接受企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三)加大信息公开宣传和培训力度
      进一步加大对推进信息公开工作的宣传和制度体系建设力度,着力营造了人人关注信息公开、人人配合信息公开、人人按照制度开展公开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中国企业报、中国工业报、安徽日报、安徽电视台、中安在线、安徽经济报等主流媒体和省委、省政府内部刊物的以及网站的作用,及时宣传我委的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信息公开工作的措施、力度和成效,使社会各界人士了解和理解经信委、关心和支持经信委。通过新闻发布会的形式,着重向社会各界宣传依托电子政务开展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的主要做法。积极开展信息公开实际效果调查。在门户网站上发布网站改版建设情况等问卷调查;邀请了省政务公开办、省经济信息中心、合肥工业大学等有关领导和专家对委机关各处室局、派出机构、直管行业协会、直属单位分管信息公开工作负责人以及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公开及其平台建设专题培训。在年度干部专题轮训中,将信息公开有关知识纳入轮训内容,进一步增强全委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信息公开意识和责任感,促进信息公开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四)及时报送信息公开工作动态信息
      积极做好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维护、更新和报送,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答复,年度工作报告的编制和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月度统计数据报送等工作。及时将我委信息公开工作开展情况和工作动态报送省政务公开办,其中,开展政务公开集中宣传活动方案及进展情况等有关信息被省政府信息公开网站采用公开;五大攻坚和企业帮扶、实行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网上申报评审信息、政务窗口工作等被安徽日报、安徽经济报、中安在线等刊登。我委还在国家有关部委来皖调研座谈会及全省政务公开有关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并被安排在全省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暨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作交流发言,很好展示了我委及打造“阳光政府”的良好形象。委领导带队,主动参与了省政务公开办组织的全省政务公开检查工作。
      在上述工作的推动下,面对宏观形势严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不利环境,全省工业和信息化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550.5亿元,同比增长16.2%,增速居全国第3位、中部第1位。圆满地完成了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工业和信息化年度目标任务,赢得了2012年的转型升级攻坚战,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
      2012年,我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单位、同志的信息公开意识还不够强。虽然我委组织进行了广泛的教育宣传,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单位、同志的信息公开意识还不是很强,主动性不够,一定程度地影响了信息公开工作的开展。二是政府信息公开内容还没有达到最大化。目前,政府信息公开结果公开、程序公开的多,过程公开的少,但恰恰是过程公开比结果公开更令社会关注、更有利于监督政府行为、更有利于打造“阳光政务”。三是委属单位信息公开工作相对滞后。由于我委的直属事业单位较多,虽然通过采取积极措施大力推进了信息(办事)公开工作,但所属事业单位的信息公开工作相对滞后,有待进一步加强。
      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政务公开办的悉心指导下,统一思想认识,认真贯彻中央和省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总体部署,坚定信心和决心,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深化“企业娘家”品牌形象建设,着力构建长效机制,以公开促服务,以服务树形象,努力保持工业经济和信息化持续平稳快速发展势头,为安徽崛起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进一步加大政府信息公开的宣传教育力度。一是将信息公开文件学习纳入新招公务员培训和公务员在岗培训的必修内容,邀请省政务公开办领导为全体公务员开展知识辅导培训,不断提高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政府信息公开意识和业务能力,在政府机关要形成人人知公开、人人懂公开、人人落实公开的良好氛围。二是进一步加大政府信息公开的社会宣传力度。进一步采取适当方式组织开展政府信息公开的专题性宣传活动,增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的意识,充分了解获取政府信息的方法和途径,实现政府信息公开效益最大化。
      (二)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结合我委职能和工作实际,全面开发各类项目网上审批系统,全部实现网上申报,实现项目管理的公正、透明,全面实现与省协同审批系统的互联互通。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群及网络问政平台建设,不断丰富功能和内容,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使之成为全省经信系统信息公开的主要渠道和服务公众、听取民意、与公众零距离沟通交流互动的的有效平台,为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的参考资料,也为老百姓提供一个可以自由讨论和交流、实施监督的广阔舞台。
      (三)进一步加大政府信息公开的力度。按照对出台的政策、议定的事项说到做到、说好做好、践行践诺、实干实效,切实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重点对我委掌管的各类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政府专项资金项目的管理实行全程公开,实现网上申报、网上评估、网上审批、网上公示等要求,打造“阳光政务”,努力树立公正、透明的政府机关形象。
      (四)进一步加大委属单位信息公开的力度。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文件要求,加大委属单位的信息公开力度,特别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电子信息管理、节能监察、新型建筑材料管理等公共服务部门和单位,要求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进一步树立“以公开促服务,靠服务求发展”的意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改进工作作风,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群众监督,使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成为一项基本管理制度。

解读
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