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号: 784927436/201706-01545 信息分类: 规范性文件
发文机关: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主题分类:
成文日期: 2017-05-24 发布日期: 2017-06-16
发文字号: 皖经信规划〔2017〕139号 性: 失效
生效时间: 2017-06-16 10:12:10 废止时间: 失效
标  题: 关于印发《安徽省“十三五”绿色新型墙体材料发展规划》的通知
政策咨询机关: 政策咨询电话:

关于印发《安徽省“十三五”绿色新型墙体材料发展规划》的通知

皖经信规划〔2017〕139号


各市、县墙改主管部门:

现将《安徽省“十三五”绿色新型墙体材料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7524日      

 

                       

安徽省“十三五”绿色新型墙体材料

发展规划

 

墙材革新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建材工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抓手。为加快推进墙材革新,大力发展绿色新型墙体材料,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墙材推广应用行动方案>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17212号)、《工业和信息化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的通知》(工信部联原〔2015309号)和《安徽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要求,立足我省墙体材料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促进新型墙体材料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积极推进全省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禁实限粘”扎实推进。

经过“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进落后产能淘汰和砖瓦窑关停工作,实心粘土砖年产量从2010年的98.3亿块下降到2015年的47亿块,同比下降52%。粘土实心砖占墙体材料总量的比例从2010年的33.4%下降到13%。全省地级市基本实现“禁实限粘”目标,通过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任务考核。

(二)节能减排明显见效。

我省新型墙体材料多使用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尾矿、废渣、建筑垃圾、淤泥等为原料,变废为宝,延长工业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同时有效减少了固体废弃物堆放对土地的占用。“十二五”时期,我省生产新型墙体材料1235亿块标砖,节约765万吨标煤,节地20万亩,固废利用512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7.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00万吨,减少粉尘排放30万吨。

(三)产业调整稳步提升。

“十二五”期间,我省新型墙体材料产品从替代粘土类制品和固废利用,逐步向满足轻质、高强、节能、低碳、绿色可循环、多功能合一的方向转变。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718家,企业数较“十一五”末的1213家下降40.8%;年产267亿标砖,较“十一五”末的178亿块标砖同比提高51%,实现年销售收入210亿元;新型墙体材料占墙体材料总量比重达80.4%,较“十一五”末提高26%。年产能折合标砖在1亿以上的企业有52家,其中装配式墙板部品和板材类企业11家,石膏砌块类企业4家,煤矸石、页岩烧结砖、砌块类企业37家。

(四)执法督察有序开展 。

健全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管理机制,形成管理、监察、服务“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加强行业管理能力建设,强化基础管理。积极开展新型墙材产品质量检查和市场应用督察,通过建立本市自查、省级抽查、省市联查的执法工作机制,加强新型墙体材料市场执法。同时与城建、质检等部门联合开展对建筑市场新型墙材产品应用检查,进一步严格规范了墙体材料市场,为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宣传工作不断深入。

以《条例》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禁止和限制使用实心粘土砖和空心粘土砖等粘土类墙体材料的通告》(皖政办〔20089号)为宣传重点,按照“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要求,坚持开展《条例》宣传、墙改宣传队伍培训和宣传工作考核,提高墙改宣传水平,定期开展以“绿色节能发展”为主题的节能宣传周活动,同时利用报纸、专业刊物、安徽墙改网大力宣传墙改政策法规,将墙改政策和“禁实限粘”的意义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十二五”期间,我省新型墙体材料虽然取得新发展、新突破,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市场配置资源机制不够完善,政策落实力度有待加强;低档次墙材产品产能过剩,绿色新型墙体材料比重低,不能满足市场多样化、高品质需求;“禁实限粘”工作仍需巩固,部分地区存在粘土砖反弹;墙改基金缓征造成执法经费不足、基层墙改队伍人员不稳定等。这些问题需要在“十三五”期间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深入,对绿色墙材提出新要求。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升级,大量资源的消耗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传统墙材生产方式造成的雾霾和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人民身心健康。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亟需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大幅增加绿色产品供给,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制造体系,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绿色墙材的生产和应用,是带动新建建筑从节能建筑向绿色建筑、从单体绿色向区域绿色方向转变的重要载体,是拉动绿色消费、引导绿色发展、促进结构优化、加快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进一步拓展了绿色墙材领域,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传统墙材过剩产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绿色、环保、健康居住环境的迫切需求。

(二)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为绿色墙材提供新支撑。

随着建筑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步伐加快,墙体材料产业调、转、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国家一些重大政策的出台对新型墙体材料发展愈发有利,为新型墙体材料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墙材推广应用行动方案>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17212号)和《工业和信息化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的通知》(工信部联原〔2015309号)明确要求以绿色墙材生产和应用为导向,实现墙材工业和建筑业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和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建筑,因地制宜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大力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绿色城市建设,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安徽省人民政府《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若干政策》(皖政〔201753号)、《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皖政〔201752号)对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精品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和企业做大做强方面给予奖励和支持愈加有力;《支持“三重一创”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皖政〔201751号)对重大新兴产业工程、专项、平台建设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大,企业创新创业的外部环境得到切实优化,对构建我省绿色新型墙体材料产业体系,培育发展绿色墙材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三)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为绿色墙材提供新动能。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技术创新步伐加快,对墙材企业生产方式、发展模式和产业生态带来革命性影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等战略机遇和政策红利将加速释放企业创新活力。围绕墙材行业与互联网“双创平台”建设,营造融合发展新生态,充分释放“互联网+”的力量,推进墙材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大有可为。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商务智能、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与墙材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有机融合,变革墙材企业运行方式,推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有效推进“互联网+墙材系统”模式建设;人工智能技术与墙材生产工艺结合,构建墙材生产执行系统,优化各种工艺参数和管理参数,实现生产信息互通、数据共享和运行自动化,建立高效的产品制造模式,提升生产和管理效能,降低生产和经营管理成本,确保产品质量稳定;计算机控制生产及辅助配料、机器人自动码坯、打包集成系统等先进工艺技术,将有效提升企业生产效率,有利于新型墙体材料企业改造升级。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推进绿色、健康、智能、低碳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要求为主线,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重点,以创新驱动、产业融合等政策引导为抓手,合理布局,加快推进我省绿色新型墙体材料应用,实现墙体材料创新发展的历史跨越。

(二)基本原则。

1. 绿色引领、综合利用。坚持绿色发展,积极利用各种可再生资源,不断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开发和推广应用新型绿色墙体材料产品,以新型墙体材料绿色发展促进行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的转变。

2. 龙头带动、转型升级。着力培育和打造一批能够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的墙体材料龙头企业,发挥优势企业的主导作用,以品牌、管理和营销网络为纽带,促进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根据当地资源禀赋情况做好规划布点工作,通过技术改造,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主动压减竞争乏力的过剩产能,推动传统墙体材料产业的优化升级。

3. 整合创新、提质增效。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创新经营模式和业态。支持优势企业搭建产能整合平台,利用市场化手段推进联合重组,优化产能布局,提高生产集中度。深化“互联网+”在产品设计、制造、销售、管理等环节的应用,打造电子商务平台和专业物流网络配送体系。

4. 市场主导、政府推动。以市场为主导,适应需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作用,形成有利的体制机制和市场环境,促进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协同配合,有序发展绿色墙材。

(三)发展目标。

以绿色新型墙体材料为主导,两化深度融合和智能制造为抓手,力争到2020年,初步形成绿色化和智能化的新型墙体材料结构体系。

绿色新型墙体材料产量占墙体材料总产量比重达86%,装配式墙板部品占比达到20%;绿色新型墙体材料建筑应用比例达到90%

培育绿色新型墙体材料龙头示范企业20家,装配式墙板部品企业20家。建设农村自建房绿色新型墙体材料应用示范项目20个。实现年产绿色新型墙体材料300亿标砖。年销售收入500亿元。

淘汰落后产能120亿块,新型墙体材料企业生产能耗下降10%

累计节约能源750万吨标煤,节地20万亩,利用工业废渣5000万吨。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减少废气排放2000万吨。

分年度目标见附件1

四、重点任务

(一)引导绿色发展。

以轻质高强、节能环保、保温隔热做为绿色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的基本目标,以适应建筑业新发展和节能绿色建筑标准为新要求,完善墙体材料标准体系,引导绿色发展。

1. 推行绿色生产。遵循能源资源消耗最低化、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原则,开发、生产满足绿色建筑要求的绿色新型墙体材料。推进工业废渣、建筑垃圾、植物秸秆等固体废弃物在墙材中的综合利用,支持新型墙材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严格执行《砖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烧结墙体材料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强制性标准,推广适用于新型墙材生产的能源梯次利用、窑炉烟气脱硫除尘等主要用能工序技术装备,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环境管理。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从源头减少污染排放,促进生产过程清洁化、能源利用低碳化、水资源利用高效化和基础工艺绿色化。鼓励新建墙材企业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建设改造厂房,预留可再生能源应用场所和设计负荷,合理布局厂区内能量流、物质流路径,推广绿色设计和绿色采购,实现企业运行全流程的绿色发展。

2. 推广绿色应用。“十三五”期间,依据我省资源分布和现有基础,重点推广适应装配式建筑的墙板部品部件和符合我省建筑体系和建筑功能要求的轻质、高强、节能、利废和具有保温隔热性能的绿色新型墙体材料。以开展绿色新型墙体材料试点示范工程为切入点,推动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过程的通用化、模数化、标准化,积极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鼓励装饰与保温隔热材料一体化应用模式,积极推进绿色新型墙体材料第三方评价,发布产业绿色新型墙体材料名录,提高绿色新型墙体材料施工技术水平。加大保护耕地、利用绿色新型墙体材料替代传统粘土砖的宣传力度,加强服务型指导,引导建筑业和消费者科学选材,加快绿色建材市场建设,推动绿色新型墙体材料快速发展。

(二)建立“互联网+墙材”。

1. 推动数字墙材。推动互联网与墙材行业深度融合,建立集产品生产、施工应用、买卖交易和监督管理于一体的信息系统。发展电子商务,建立墙材供应、采购电子商务和服务平台,提高新型墙材物流信息化和供应链协同水平,持续提升节能产品能效水平,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对绿色新型墙体材料企业用能监测和控制优化管理,与企业生产自动化系统进行交互对接,将能源数据网络化,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两化融合技术,实现能量流智能控制与过程优化,降低能源介质和物料消耗。在有条件的地区,试点构建“互联网+墙材革新”管理服务体系。

2. 推进智能制造。提升墙材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重点加强生产过程信息化管理。注重墙材专用装备创新发展和推广应用,深化信息技术与墙材制造技术融合,提高墙材装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快“机器代人”。推广原料配料电子计量精准控制系统、窑炉设备自动化检测和调控系统、远程在线诊断系统等装备。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推动科达机电、兴林机械等本土墙材制造装备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我省墙材装备“走出去”。

3. 探索个性定制。探索绿色墙材个性定制方案,建立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平台和个性化产品数据库,通过定制参数选择、三维数字建模、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等方式,实现与用户深度交互,快速生成产品定制方案。支持鸿路钢构、远大住工等企业在互联网上开展住宅产品个性定制,在在规模数量、户型结构、装修配置等方面进行个性化服务。应用大数据技术对建筑施工企业的个性化需求特征进行挖掘和分析,与墙材生产企业研发设计、计划排产、柔性制造、营销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等数字化制造系统实现协同与集成,组合形成个性化绿色墙材产品。

(三)优化产业结构。

1. 淘汰落后产能。按照“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原则,分类施策,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做好新型墙体材料行业的准入和产业政策指导工作。对传统墙材企业和传统产品,按照市场规则,以技术、资本、市场等要素为纽带,鼓励优势企业通过兼并、收购、控股、参股等形式,加速对中小墙材企业的重组联合,彻底打破“低、小、散”的局面,形成规模优势,提升行业整体竞争能力。

2. 推动升级改造。“十三五”期间,对当前占我省墙材产品市场主体的传统新型墙体材料企业分类施策,提高新建、改(扩)建生产线标准,推动传统新型墙材企业升级改造。装配式墙板部品类年生产能力要求达到100万平方米,符合绿色建筑要求,具备独立研发能力,具有独立标准化厂房和自动化生产线。烧结类以工业废渣、尾矿、淤泥、污泥等为原料,年单班生产能力要求达到7000万标块,4.6米及以上中大断面隧道窑烧制,余热干燥工艺,机器人自动码坯系统、打包集成系统。蒸压加气混凝土类年生产能力要求达到30万立方米,采用高精度电子计量配料、机械搅拌制浆、自动浇注成型、高精度自动切割、高压蒸汽养护、非露天堆放工艺、打包集成系统。石膏砌块类年单班生产能力要求达到30万平方米,采用电子计量配料、机械成型、人工干燥、打包集成系统。轻质墙板类年单班生产能力要求达到30万平方米,复合板类产品达到40万平方米,薄板类达到2500万平方米,使用电子配料、机制成型、人工养护工艺。混凝土砌块类年单班生产能力要求达到6万立方米,电子计量配料、蒸汽养护工艺、打包集成系统。

3. 培育优势企业。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减量置换原则严格控制烧结制品新增产能,引导部分新型墙体材料企业利用原有条件和资源向绿色产品和部品部件方向升级改造,支持企业对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和引进创新。以我省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和建筑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为重点推进地区,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逐步培育绿色新型墙体材料制造和研发基地。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建筑,因地制宜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推动形成一批设计、施工、部品部件规模化生产企业。实施龙头发展带动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一批技术优势、品牌优势、管理优势、文化优势的绿色新型墙体材料龙头企业。支持中建海龙、远大住工等装配式建筑企业创新建造方式,拓展产品内容,提高工程质量,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四)促进整合创新。

在新型墙体材料研发领域,依托大型企业集团、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新型墙材创新体系。鼓励墙材生产与建筑设计、工程建造等上下游互动,组建产业发展联盟。支持创建以新型墙材为特色的技术中心或实验室,建设富有墙材特色的公共研发、技术转化、检验认证等服务平台,强化共性关键技术研发。

在新型墙体材料装备领域,积极开展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试验和制造,提高生产设备性能和稳定性。开发推广科技含量高、利废效果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和装备。如机器人自动码坯、打包集成系统、高精度电子计量配料、高精度自动切割、自动掰板和窑车运转接应等技术装备。

在新型墙体材料产品领域,加快推动质量在线监测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建设,在新型墙体材料企业中普及工艺技术和质量管理规程(蒸压加气、烧结、蒸压灰砂、板材、混凝土制品),指导企业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将产品出厂检验纳入常态化管理,结合法定检测机构的型式检验与墙体材料管理部门的质量抽检,进一步提高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质量。

在政策上对积极创新的企业及产品予以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宣传推广等形式的激励,努力营造“勇创新、重质量、增效益”的新型墙体材料发展氛围。

(五)转变职能定位。

1. 搭建服务平台。一是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建立“绿色新型墙体材料展厅”,将适合的节能材料、优秀技术集中展示出来。推动社会各界举办各种类型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装备推介会、新闻发布会,帮助企业推广新产品新技术。二是建立生产应用标准数据库。对全省绿色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应用标准进行统计整理,利用互联网+,组织生产企业与建筑设计、工程建造等单位网上交流,使墙材产业链实现上下游单位互动,方便所需单位调阅选用。三是以微信、微博等形式建立新型墙体材料政策、技术咨询平台和网上展厅,线上线下互动,提高服务企业水平。

2. 编制技术标准。研究制定我省绿色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生产与应用标准,建立完备的标准体系,并不断补充完善。促进绿色新型墙体材料的标准化、规范化应用,持续提升我省绿色新型墙体材料产业发展与应用水平。及时编制并出台绿色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工程应用技术标准和设计构造图集;加快节能型、复合型绿色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标准研究,编制符合建筑节能要求的设计、施工和验收标准。结合区域特点,研究编制各种绿色新型墙体材料裂缝、渗漏控制技术导则或实施细则。针对新农村建设、农村自建房采用绿色新型墙体材料的需要,编制相关技术标准。

3. 加强行业监管。完善墙材行业运行监测体系,强化行业运行监测,定期发布墙材供需数据、质量预警、价格指数、试点示范等行业运行信息,及时发现和解决行业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建立健全统计制度,完善统计体系。构建墙体材料革新工作信息化平台,提升管理水平。建立科学规范的墙体材料革新工作评价机制。

4. 建设诚信体系。利用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确认、行政执法中形成的各种记录,建立我省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不良行为记录数据库,通过安徽墙改网向社会公布。打造全省统一的墙材供应企业市场行为信用评价体系,在墙材产品上推广应用二维码标识技术。研究建立黑名单制度,健全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强化社会监督。

5. 深化“禁实限粘”。按照《条例》要求,在做好城市、县城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工作的基础上,逐步推进乡镇(街道)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工作,把“禁实”逐步向乡镇农村延伸,并及时调研总结“禁实限粘”完成地区经验,认真分析优秀市县工作现状,科学预测“禁实限粘”完成进度,将“禁实、限粘”工作由大城市向小城镇延伸,由城镇向农村延伸,并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开展“禁烧”。

(六)拓展农村应用。

一是加快推进“安全实用、节能减废、经济美观、健康舒适”的绿色农房建设,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农村实际,有序发展绿色墙体材料,为绿色农房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带动绿色墙材深入乡村,引导农村墙材市场向绿色消费升级。二是建设省级农村自建房新型墙材应用示范项目,以联合国节能砖与农村节能建筑市场转化项目在我省试点为基础,加快农村节能砖市场转化和应用,形成一批可借鉴、复制、推广的示范村、示范项目,以点带面,重点推进农民自建房新型墙材使用。三是在有条件的乡镇农村,积极探索在旅游度假、农村居民自建住房、危房改造中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推广应用轻钢结构。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协调机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加强对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发展目标和措施,促进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在省政府及省工业经济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继续完善和强化目标责任制管理,加强相关部门间协作,各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加强监督管理,指导和推进全省绿色新型墙体材料健康发展。

(二)严格贯彻《条例》,抓好行业监管。

根据《条例》要求,进一步完善制定与《条例》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明确法律责任,建立投诉机制,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推进全省墙体材料发展工作。各级墙体材料管理机构需加强对墙体材料生产、使用情况监督管理,做好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确认工作,适时开展绿色墙材确认;加大执法检查力度,认真受理举报和投诉,对违反《条例》规定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

(三)完善产业政策,提升产品质量。

按照国家文件要求完善我省新墙材发展相关产业政策,引导行业发展,扶持主导产品和优势企业的发展,禁止毁田烧砖和禁止、淘汰实心粘土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区域新型墙体材料产业规划布点,注重产能淘汰与置换。加强部门配合,加大对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的质量监管,定期组织质量抽检,确保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生产和建筑应用的质量。通过市场巡查掌握已获证企业产品质量情况,建立本市自查、地市互查、省市联查的执法机制。指导新型墙体材料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和管理规程,配备质量检验室,保障出厂产品达到质量标准要求。

(四)加强能力建设,健全墙改机制。

健全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管理机制,形成管理、监察、服务“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加强行业管理能力建设,强化基础管理。加强墙体材料革新工作队伍建设,确保机构稳定,人员充实,完善目标管理机制。强化人员培训,培养一批高水平墙体材料革新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提高执法能力,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技术、管理和服务水平。

(五)注重人才培养,提高行业素质。

制定先进专项技术培训规划,并逐年制定技术培训计划,组织新型墙体材料的设计、生产、施工、信息化管理等相关技术人员、主要技术工人开展技术培训。充分利用省内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专业技术优势,培养绿色墙体材料行业高端技术人才,逐步提高我省绿色新型墙体材料行业整体技术素质,推动绿色新型墙体材料产业发展。

(六)发挥协会作用,加强企业自律。

加强行业自律,完善行规行约,引导企业遵规守法、规范经营、诚实守信、公平竞争。发挥协会等行业组织作用,开展技术推广、品牌宣传等,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开展企业间的交流和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开展行业内学习交流合作,积极反映企业诉求,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七)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发展环境。

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禁止使用粘土砖、推广使用绿色新型墙体材料的重大意义,宣传限时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的紧迫性,提高全社会对墙改工作的认知度,了解绿色新型墙体材料的优势,摆脱对传统墙体材料的依赖。


附件

 

安徽省新型墙体材料产业发展十三五分年度目标表

 

年度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绿色新型墙体材料占总墙体材料比例(%

82

83

84

85

86

城镇规划区新型墙体材料建筑应用比例(%

86

87

88

89

90

装配式墙板部品占总墙体材料比例(%

8

10

13

16

20

绿色新型墙体材料龙头企业(家)

12

14

16

18

20

绿色新型墙体材料年产量(亿块标砖

260

270

280

290

300

装配式企业(个)

6

9

12

16

20

农村绿色墙材示范项目(个)

4

8

12

16

20

淘汰落后产能(亿块标砖)

60

75

90

105

120

绿色新型墙体材料年销售收入(亿元)

300

350

400

450

500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办公室发布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