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 执行和结果 > 建议提案办理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0748号提案答复的函

 

皖经信规划函〔2020487

 

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

0748号提案答复的函

 

致公党安徽省委:

贵党提出的《关于着力打造现代制造业强省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贵党多年来对安徽制造业的关注和厚爱,提案中反映的我省制造业相对劳动成本较高、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链收缩等情况,调研充分、把脉精准,梳理的相关建议对症下药、契合实际,对于我们提高制造强省建设水平有着很好的借鉴。2017年省委、省政府召开制造强省建设大会,全省上下广泛动员,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江淮大地掀起了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的热潮。我厅承担省推进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一直高度重视现代制造业强省建设工作,近年来牵头编制了《安徽省制造强省建设实施方案(2017-2021年)》、《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文件,推动出台集成电路、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一揽子政策10,并会同省直有关部门积极推动相关工作深入开展。


一是多措并举降低企业成本负担。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连续3年出台降成本政策文件,特别是2019年以来严格贯彻落实国家降低增值税税率、养老保险费率、一般工商业电价等政策措施,得到明显降低。降低企业税费成本。2019年,在国家授权范围内,自主出台按50%上限减征小规模纳税人六税两费,将契税税率由4%下调至3%,将部分车辆车船税的年税额标准降至法定最低标准等政策,全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802.2亿元,占全省税费总收入13%;全省民营企业累计新增减税416.1亿元,占全省新增减税规模的66%降低企业社保成本。2019年,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从原规定的20%降至16%,全年降低企业成本45.3亿元,调整缴费基数预计减收企业养老保险40.4亿元。工伤、失业保险继续执行阶段性降低缴费比例政策,调整缴费基数政策后,合计减负19.88亿元。以上各项政策的实施,共计为企业减轻负担105.58亿元。降低企业用能成本。进一步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规模,全年成交电量771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4%,增长33%,年降低用户侧购电成本约52亿元;两次降低工商业单一制电价合计6.94/千瓦时,平均降幅10.3%,年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约25亿元。加强天然气输配环节价格管理,降低省内部分地区天然气短输价格,年减轻企业用气负担约3000万元。

二是多级联动助推产业集聚发展。经过多年培育建设,我省业已形成集群、基地、特色集聚区的梯度区域发展模式。加大产业基地建设力度。依托各级开发区和高新区,我省已建设14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24个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产业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目前,全国每3台冰箱、每4台洗衣机、每5台空调,就有一台是安徽制造,合肥、滁州、芜湖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家电制造中心;合肥电子信息产业集地已实现从沙子到整机的新型显示全产业链布局;芜马合已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集地;中国声谷智能语音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加快产业集群培育步伐。依托各类产业集聚区,积极争创各类字头试点示范。合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人工智能和铜陵先进结构材料入选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合肥高新区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合肥智能语音作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三个试点之一,已成功晋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决赛。合肥市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正在争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级示范区。探索特色产业集聚区发展路径。围绕各地特色产业园区,进一步强化创新能力、布局重大项目、保障资源要素,做足特色、放大优势,注重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特色产业品牌。探索打造一批规模体量大、专业化程度高、延伸配套性好、支撑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集聚区,认定27家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和20家左右省级工业及制造类特色小镇。

三是多管齐下增强产业竞争实力。针对我省产业基础能力薄弱、产业链关键环节脆弱等问题,省政府出台《关于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实施意见》,深入实施产业基础能力提升和产业链升级行动,推动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全产业链发展。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以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软件、产业技术基础等工业四基为重点,立足安徽实际,面向国内外市场,以企业为主体,以应用为牵引,聚焦、挖掘具有一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产业、企业、产品和技术,集中各方面力量,组织揭榜挂帅,实现重点突破,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施产业链现代化重大工程,立足产业基础、技术优势和市场前景,从产业、技术、企业、区域等方面,围绕产业扩链、补链、强链,推动形成了电子信息--终端、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机器人伺服电机-减速机-控制器、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民用航空材料-发动机-整机等一批产业配套完善、竞争力较强的制造业产业链条。加速服务型制造成长。加快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推动广大制造企业围绕创新优化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发展模式,从生产制造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从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2017—2019年,省级财政共奖补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1200万元、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2450万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200万元、省级工业设计中心6400万元。通过省级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鼓励地方财政配套,促进更多社会资源要素向服务型制造集聚。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2019年全省工业经济保持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态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0位、中部第5位,继续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中,安徽得分居全国第9、中部第1位。制造强省建设虽然取得了些许成绩,但诚如贵党提案所言,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省在打造现代制造业强省方面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企业经营成本偏高、产业集聚度偏低、产业链不够完整等方面,我们将直面困难和问题,合力推进加以解决。

一是继续降低企业成本。通过聚焦减、免、缓、降、补、服等方面,精准施策,降低新冠疫情影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动态调整建立涉企保证金目录清单、涉企收费清单和中介服务清单,实行涉企收费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收费。加快对已取消保证金资金,以及逾期未返或超额收取的保证金资金的清退返还,做到应返尽返,应退尽退。开展企业开办便利化提升行动,进一步减材料、优流程、提效率,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降低企业经营性成本。好疫情防控再贷款、再贴现政策,降低融资成本;严格执行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由3%降至1%政策,降低税费成本;国家规定的上限执行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费阶段性减免,降低社保成本;除高耗能行业外,现执行工商业及其它单一制和两部制电价的电力用户,按原到户电价水平的95%结算,降低用电成本。做好企业服务工作。畅通最后一公里,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通过第三方送政策、公众号推送、微信群等方式,加强宣贯力度,扩大知晓面,确保落地见效,最大程度释放政策效应。打好清欠攻坚战,深入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建立任务清单、督办清单、销号清单和月度通报三清单一通报制度,确保拖欠的无分歧欠款应清尽清。

二是加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力度。依托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等,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智能语音、智能家电等领域,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聚焦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装配式建筑等领域,培育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形成链式整合、园区支撑、集群带动、协同发展新格局。以市为重点编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3年行动计划,建立“1+5”集群发展机制,1个集群配套1个行动方案、1个专家库、1只基金、1个领导班子、1个考核办法。探索成立集群发展促进机构,建立健全集群组织架构和规章制度,加大集群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建设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并开展公共服务活动,加强集群成员合作交流。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加强区域合作和产业协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高水平打造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提升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推动江北、江南产业集中区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三是开展产业链升级行动。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实施意见》和《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工作方案》,做大做强做优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机器人、智能语音等高端优势产业,开展产业链升级专项行动,聚焦产业链不稳、不强、不安全问题,针对性地突破卡脖子的关键领域,增强产业抗冲击能力,保持产业体系完整性。推动形成产业链上下游有机衔接、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高质量全链条产业发展模式,建成链式发展产业生态体系。开展强链行动,突出增强产业链坚韧性和牢固性,打造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产业链,提升综合竞争力。开展延链行动,突出提升产业链高级化和集约性,促进产业链向上下游及价值链的高端进行延伸,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中集聚、协作配套。开展补链行动,突出保障产业链安全性和可控性,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缺门断档装备等,组织企业和研究机构联合揭榜攻关,对产业链缺失和短板环节,通过龙头带动、精准招商、项目布局,提高产业自主可控水平,增强抗冲击能力。

四是实施新型制造工程。围绕智能、绿色、服务型制造发展方向,实施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精品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新型制造,提升供给体系质量,促进产业高端升级。实施智能制造,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为重点,推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改造。实施绿色制造,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节能减排,降本提效,推动产业绿色化发展。实施精品制造,围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通过产品更新换代和品牌效益提升,促进企业和产业升级。实施服务型制造,围绕产品+服务”“制造+服务,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深化研发、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关联,培育发展共享制造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共享生产平台,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积极发展服务衍生制造,加快构建服务型制造生态体系,提升全产业链价值。

感谢贵党对我省制造强省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多提宝贵意见。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2064

 

 

 

 

抄送: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办公室、省政府督查室。

联系部门人员及电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规划处谭俊,0551-62871085。

解读
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