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 执行和结果 > 建议提案办理 >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737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

737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董磊代表:

您在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促进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建议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非常感谢您对我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的关注和思考,您的建议非常有针对性、预见性、可行性。您提出的有关组织实施“卡脖子”技术攻坚战,绘制我省重点产业链“全景图”、实施强链、补链、延链,建立健全“四送一服”产业服务机制等建议有的已吸纳进省委省政府的政策文件中,有的正在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中充分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启动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向全社会发出了大力振兴工业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鲜明信号。省委、省政府迅速行动,发出了建设“制造强省”的号召,做出了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的决策部署,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快速、深入、有效地开展各项推进工作。通过狠抓技术改造、智能制造、专精特新、安徽精品、工业设计、民营经济、节能环保“五个一百”等工作,在夯实产业基础、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培育优势产业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工业经济呈现有规模、有速度、有质量、可持续的良好发展态势,构建了以专精特新企业为重点、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形成了电子信息、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机器人、人工智能等一批产业配套完善、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链条,具备推进制造业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特别是今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体经济复工复产持续加快,发展势头持续向好,4月当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居全国第3、中部第1位。围绕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注重政策精准引导。制定《安徽省制造强省建设实施方案》《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若干政策》《大规模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推进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密集出台了制造强省、民营经济、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现代医疗和医药、人工智能、中国声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排头兵、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助推制造强省建设步入快车道。今年以来,为贯彻落实中央“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和“六稳”“六保”部署要求,又先后印发了《关于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实施意见》和《保市场主体工作方案》《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工作方案》等具体工作方案。成功举办两届世界制造业大会,集中展示世界、中国和安徽制造业发展最新成就、技术、产品,成功打造制造业高端交流、形象展示、开放合作的平台。

二是推进先进制造加速升级组织实施我省“卡脖子”技术攻坚战。2019年开始,围绕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特色产业的实际需求,通过调研凝炼,瞄准产业新技术发展前沿,组织13项省科技重大专项定向委托类项目,省财政资金支持8700万元,拉动相关企业研发投入7.2亿元。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家电、新材料、节能环保、生命健康、绿色食品等十大新兴产业,2020年实施推进全省制造业重点项目1645个,总投资1.08万亿。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互联网+制造点线面立体布局智能制造。共培育认定智能工厂65个、数字化车间304个。深入开展节能环保五个一百提升行动,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十三五”前四年,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9.3%,提前一年实现十三五目标。绿色制造的实施,不仅带来了工业节能、资源综合利用,更重要的是加快了工业绿色转型步伐,推动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围绕产品+服务”“制造+服务,深化制造与服务协同发展,加快构建服务型制造生态体系。坚持创新创造供给、供给引领需求,大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和安徽工业精品培育行动。持续开展精品安徽皖美智造主题宣传,极大提升了安徽制造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是实施产业链提升行动。狠抓项目建设,深挖投资潜力,建10亿元以上先进制造业项目库,扩大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工业机器人、智能家电、智能语音、新能源汽车产业优势,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水平。编制《安徽省产业链升级重点工程施工图》,明确各产业链的优势和强项、劣势和短板、升级方向及路径、重点企业及项目、政策措施等,引导各地从实际出发,围绕产业发展重点和技术进步方向,因地制宜、按图索骥、协同发展。大力补齐短板、延伸链条,积极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芯屏器合新兴产业发展亮点纷呈。支持合肥创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级示范区,合肥智能语音产业集群成功晋级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人工智能、先进结构材料4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我省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总体发展水平位于全国前列。

四是深入实施“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截至目前,共组织5万余名干部深入45万家各类企业,协调解决各类问题7万余个,其中制造业企业占比达90%以上,取得显著成效。建设省“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查询涉企优惠政策、反映生产经营问题、对接发展生产要素“一网通”,线上平台24小时不打烊服务。持续开展“比创新、比创业、比创造、增动能”的“三比一增”专项行动,聚焦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和具备基本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开展推进“四重一小”复工复产专项行动,全省累计解决3716个“四重一小”问题,帮助企业解决资金233.4亿元,解决用工160751人。落实“六稳”“六保”要求,在全省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三包三抓”集中专项行动。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工作第三方评估,并适时通报评估结果及考核结果。将“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开展情况纳入2019年对各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六稳”“六保”有关部署要求,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实施意见》,落实国家减税降费和我省制造强省、三重一创、科技创新以及各项支持产业发展政策措施,深入实施产业基础能力提升和产业链升级行动,加快我省制造业向产业高端、技术高新、企业高效、产品高质、模式高智五高方向迈进、全产业链发展。

一是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围绕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软件、产业技术基础,以企业为主体,以应用为牵引,聚焦、挖掘我省具有一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产业、企业、产品和技术,集中各方面的优势力量,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编制《安徽省工业强基任务表》《重点领域补短板产品和关键技术攻关目录》等目录清单,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确定重点领域技术攻关和“四基”重点产品实施主体,围绕产业核心关键,继续组织重大项目定向委托类项目,着力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培育一批重大自主创新产品,集中力量攻克产业技术“卡脖子”问题。

二是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围绕产业链全链条和特色产品,聚焦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实现重点突破,提升优势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施新型制造工程、科技产业协同创新工程、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培育工程、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大力推进强链补链延链,打造新型铜墙铁壁,构建芯屏器合现代产业体系。

三是推动制造模式智能化。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工程和数字化转型工程,坚持点上示范”“线上连接”“面上融合,全年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6000台,培育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共200个。大力开展智能制造诊断服务和培训,培育壮大一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分行业选树一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四是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深入推进制造业绿色化改造工程,持续开展节能环保五个一百提升行动,加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深化工业节能诊断及节能监察,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改造,创建省级绿色工厂50家以上,打造一批绿色产品,推介一批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应用。落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五是推动制造服务融合化。开展服务型制造示范行动,大力发展共享制造、柔性定制、网络协同等新业态新模式,培育省级示范企业30家。围绕“产品+服务”“制造+服务”,推动传统产业向技术研发、工业设计、采购分销、生产控制、售后服务延伸,发展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开展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工业设计产业,加强工业文化建设,认定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0家。

六是推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一体化。抢抓国家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机遇,推动上云用数赋智,引导企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推进头部企业及核心配套企业实现数据共享互联互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打造一批具有独特专长、市场占有率高的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和小巨人企业,为全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树立示范标杆。

七是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常态化。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构建以办理企业诉求真实性、企业满意度为核心的“四送一服”工作评价体系,助推我省制造业全面高质量发展。

再次感谢您对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的关注,您提出的相关建议,对我们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认真借鉴、充分吸收。希望您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合力推动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办复类别:B

联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规划处

联系电话:0551-62871711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2069

抄送:省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选举工委、省政府督查室。

解读
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