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 执行和结果 > 建议提案办理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0245号提案答复的函

冯燕娴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省民营经济的关注。近年来,我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高举民营经济发展大旗,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打造企业梯队、创新融资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开展了“双创”大赛、专精特新梯次培育、中小企业基金直投等工作,2021年民营经济“66789”的特征进一步彰显(贡献了60.8%的GDP、68.6%的税收、72%的发明专利授权量、80%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93%的企业数量)。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从2012年的9618亿元,到2021年的2.6万亿元,增长了1.7倍;占全省GDP的比重从2012年的56%,到2021年的60.8%,提高了4.8个百分点。
虽然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取得较大进步,但与长三角其他先发省市相比,我省尤其是皖北民营经济无论是规模总量、综合实力,还是创新能力等,都存在着较大差距,须进一步加力推进。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拉高标杆、奋勇争先,认真研究吸纳提案所提的建议,围绕“政策、环境、服务”三个领域,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专业化能力为目标,不断完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帮助中小微企业渡难关、保生存、促发展,大力推进民营企业提质扩量增效,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鼓励皖北地区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皖北地区急需紧缺人才通过“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申报职称评审。在留创园创建方面和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择优项目方面向皖北地区适当倾斜。持续开展专家服务基层、博士后科技服务团等专家服务活动,从安农大、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选派高层次人才,深入皖北地区对农村专技人才开展长、短期技术指导和专题培训。优先推荐皖北地区建设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支持皖北地区结合自身产业发展申报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优先从皖北地区选拔专业技术人才赴发达地区进修业务培训。在开展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评选和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评审项目时,给予皖北地区的专业技术人才一定倾斜。对皖北地区开设专业技术人才专题研修班和农村专技人才培训给予倾斜,加强对皖北地区农村人才的培训。支持皖北地区技工院校加入安徽省技工教育联盟,创建高水平技师学院、优质技工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并在技工强省建设项目上予以适当支持。支持皖北地区依托技工院校、大型骨干企业继续建设国家级、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按规定给予项目补助。
  二是加大就业创业支持力度。支持皖北地区聚焦十大新兴产业领域精准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企业岗位技能培训,按规定给予补贴。支持皖北地区深入实施“创业江淮”(2021-2025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皖厨创业工程,继续建设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青年创业园。加大劳务品牌建设培育支持力度,常态化组织开展“2 N”招聘活动,结合地区实际开展定向招工和劳务对接活动,多渠道促进皖北地区农民工就业创业。实施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程,推进“互联网 ”公共就业服务,常态化开展“四进一促”稳就业活动,开展“三公里”就业圈试点。加强皖北地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指导皖北地区加快建成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专业性、行业性人才(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市场,打造区域性人力资源配置中心支持皖北地区实施“皖厨培育工程”,依托各地名小吃资源,面向脱贫人口、城乡转移劳动者等群体开展就业创业技能培训。
  三是缓解企业融资困难。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信贷支持,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打造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产品服务体系。鼓励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企业创新业务,充分发挥自身“小、快、灵”的优势,与银行等金融机构错位竞争,加大对皖北地区支持力度。继续开展“十行千亿万企”融资服务专项行动,扩大合作银行范围,引导安排不少于4000亿元专项信贷资金,支持不少于20万户小微及制造业中小企业融资。发挥省“三重一创”“专精特新”、十大新兴产业等政府性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作用,撬动民间资本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四是助力企业科技创新。实施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新培育省制造业创新中心10家、企业技术中心100个,争创一批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支持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不同规模民营企业研发费用超过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规定比例的给予一定奖补。鼓励民营企业加强产业关键技术和核心环节专利申请,争创更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优势企业,并按省相关政策给予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奖补。落实“三首一保”政策,新评定首台套装备200项、首批次新材料40项、首版次软件100项左右,在全省推广应用“徽采云”平台,搭建“三首”产品交易场馆,加大“三首”产品示范应用和政府采购力度。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建立亩均效益评价数据库,完善企业ABCD分类管理制度,对A类企业正向激励,在资金、技术、人才、土地等要素方面优先配置。全面推行开发区“标准地”制度,落实“标准地”工作指引。鼓励民营企业利用自有工业用地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和“零增地”技改。
  五是健全民营经济统计监测机制。采用“大数据 统计数据”相结合的方法,确保数据指标全面、准确,进一步健全民营经济专项数据体系,成立民营经济统计监测工作小组,全面掌握我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及时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设置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贷款、中长期贷款、民营企业直接融资等多项一级指数,具体涵盖民营经济增加值、民间投资增速、民营企业数等数十项二级指标,按照月、季、年三类频次对省有关单位进行调度。以运行监测指数为支撑,分析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对市、县(市、区)发展民营经济情况进行通报。开展民营经济督查激励,对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和创造力、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成效显著的市、县(市、区),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及再贷款、再贴现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
  六是搭建高效涉企服务平台。推深做实“一改、两为、五做到”,按照职责分工和转办督办要求,千方百计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优化“皖事通”涉企服务,完善“助企纾困服务专区”建设,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主题式、套餐式服务,进一步完善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机制。加快“皖企服务云”平台功能迭代提升,完善省“1 16 X”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体系,开展各类服务活动1000场以上,服务企业8万家以上。推广应用钉钉、企业微信等“低成本、低代码”云产品,加快推动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新增“皖企登云”企业6000家以上。建设税务“网格化服务工作台”,满足纳税人缴费人个性化服务需求。支持皖北地区建设市级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做到省市平台产品统一、数据共享、业务互通,为皖北地区提供更多金融产品和惠企服务,推动皖北地区金融加快数据化转型步伐。
同时,针对蚌埠市等民营经济发展相对较弱的地市,以及皖北地区,我省将在项目资金申报、名额分配、政策扶持等方面按规定给予适当倾斜。以上,是我厅对您建议的答复,如有疑问请随时跟我们联系。再次感谢您对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一如既往地继续关注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22年6月1日









抄送: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办公室,省政府督查室。
联系部门人员及电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中小局,0551-62871025。
解读
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