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076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方琦代表:
您在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加大对小微企业综合扶持力度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建议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2021年,安徽持续推动中小企业上台阶提水平,在民营经济发展、专精特新培育、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创新开展工作。2021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6万亿元、增长8.7%,占全省GDP的比重为60.8%、较上年提升0.2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3.5%、较上年提升6个百分点。截至2021年末,安徽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户数达1.92万户,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8.9%,全省规上中小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547.8亿元,同比增长12.8%;实现利润1620.5亿元,同比增长5.1%。
正如您提出的意见,下一步,我们将在推动园区发展、加强产业引导、加大人才培育、探索成立引导基金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中小微企业综合竞争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进一步推动产业园区发展。组织修订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暂行办法,新增政府性股权投资基金新增募集到位资金、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引进主导产业领军科技人才等考核指标,推动形成注重企业市场化融资、科技成果培育、企业家素养培养的良好氛围。以“十四五”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规划、“管委会 公司”市场化改革、发展模式转型升级、提质扩量增效等为培训重点,举办推动全省开发区转型升级提质扩量增效专题培训班,提升园区管理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
(二)加强产业引导。充分发挥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办公室的牵头作用,建立省有关部门和各市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机制,合力推进淘汰落后工作。每年年初制定出台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具体举措。发挥专门机构牵头抓总作用,年中不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将一批能耗、环保、质量、安全、技术不达标的产能淘汰出清,促使我省产业结构不断向中高端迈进。全面实施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4116”行动计划,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新材料4个万亿产业;壮大现代化工、智能家电、绿色食品、钢铁和有色、光伏、节能环保、纺织服装、轻工及制成品、生物医药、新型建材10个千亿产业。
(三)加大企业人才培育。一是优化引才服务保障机制。研究制定《关于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筑梦江淮的若干措施》,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来皖留皖创新创业。完善江淮优才卡制度,优化服务内容,扩大发卡范围,解决高层次人才后顾之忧。二是加强高层次人才培育集聚。继续实施省突出贡献人才奖、政府特殊津贴、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人才选拔激励表彰项目,完善人才项目评选机制,加大对我省民营企业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倾斜力度。三是持续深化职称制度和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围绕我省战略新兴产业要求,在职称评审方面向我省各类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倾斜。继续开展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和出站博士后高级职称绿色通道评审工作。支持民营企业与技工院校联合开展新型学徒培养。
(四)探索建立产业引导基金。发挥省“三重一创”十大新兴产业等政府性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作用,鼓励省级股权投资基金在皖北地区设立子基金,增加资本供给,撬动各类社会资本支持包括皖北在内的市县产业发展。发挥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基金引导作用,打好“基金 ”培育、招引、赋能等组合拳,围绕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提供全方位股权融资服务,培育壮大一批专精特新企业。积极争取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出资份额,在安徽设立子基金。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一如既往地继续关注我省中小企业发展,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办复类别:B类
联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中小企业局
联系电话:0551—62871935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22年6月7日
抄送:省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选举工委、省政府督查室
您在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加大对小微企业综合扶持力度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建议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2021年,安徽持续推动中小企业上台阶提水平,在民营经济发展、专精特新培育、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创新开展工作。2021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6万亿元、增长8.7%,占全省GDP的比重为60.8%、较上年提升0.2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3.5%、较上年提升6个百分点。截至2021年末,安徽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户数达1.92万户,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8.9%,全省规上中小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547.8亿元,同比增长12.8%;实现利润1620.5亿元,同比增长5.1%。
正如您提出的意见,下一步,我们将在推动园区发展、加强产业引导、加大人才培育、探索成立引导基金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中小微企业综合竞争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进一步推动产业园区发展。组织修订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暂行办法,新增政府性股权投资基金新增募集到位资金、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引进主导产业领军科技人才等考核指标,推动形成注重企业市场化融资、科技成果培育、企业家素养培养的良好氛围。以“十四五”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规划、“管委会 公司”市场化改革、发展模式转型升级、提质扩量增效等为培训重点,举办推动全省开发区转型升级提质扩量增效专题培训班,提升园区管理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
(二)加强产业引导。充分发挥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办公室的牵头作用,建立省有关部门和各市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机制,合力推进淘汰落后工作。每年年初制定出台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具体举措。发挥专门机构牵头抓总作用,年中不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将一批能耗、环保、质量、安全、技术不达标的产能淘汰出清,促使我省产业结构不断向中高端迈进。全面实施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4116”行动计划,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新材料4个万亿产业;壮大现代化工、智能家电、绿色食品、钢铁和有色、光伏、节能环保、纺织服装、轻工及制成品、生物医药、新型建材10个千亿产业。
(三)加大企业人才培育。一是优化引才服务保障机制。研究制定《关于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筑梦江淮的若干措施》,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来皖留皖创新创业。完善江淮优才卡制度,优化服务内容,扩大发卡范围,解决高层次人才后顾之忧。二是加强高层次人才培育集聚。继续实施省突出贡献人才奖、政府特殊津贴、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人才选拔激励表彰项目,完善人才项目评选机制,加大对我省民营企业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倾斜力度。三是持续深化职称制度和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围绕我省战略新兴产业要求,在职称评审方面向我省各类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倾斜。继续开展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和出站博士后高级职称绿色通道评审工作。支持民营企业与技工院校联合开展新型学徒培养。
(四)探索建立产业引导基金。发挥省“三重一创”十大新兴产业等政府性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作用,鼓励省级股权投资基金在皖北地区设立子基金,增加资本供给,撬动各类社会资本支持包括皖北在内的市县产业发展。发挥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基金引导作用,打好“基金 ”培育、招引、赋能等组合拳,围绕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提供全方位股权融资服务,培育壮大一批专精特新企业。积极争取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出资份额,在安徽设立子基金。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一如既往地继续关注我省中小企业发展,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办复类别:B类
联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中小企业局
联系电话:0551—62871935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22年6月7日
抄送:省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选举工委、省政府督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