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 第0375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
第0375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崔应文代表:
您在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加速构建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聚焦主导产业强链补链固链的建议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省委、省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将其作为促进全省工业经济加快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首位产业予以重点推进。近十年来,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4%,占全省规上工业比重由2012年的3%提高到2021年的9%,已成为全省工业第二大行业和拉动工业增长的第一动力。
您提出的相关建议契合我省产业发展实际,对推动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综合省发展改革委、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单位意见,关于您所提建议,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建立“双招双引”专班。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建立十大新兴产业“双招双引”专班推进机制的工作部署,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我厅共同组建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双招双引”专班,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电子信息关键领域重点发力,加速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双招双引”。
二是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围绕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重点方向,瞄准国内外龙头企业,针对性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例如依托合肥京东方、维信诺、长鑫等行业龙头企业,招引落地了奕力科技华东区总部、特仪科技未来显示领域检测、润晶半导体电子材料、长阳科技光学基膜一体化、沛顿科技封测等一批配套项目。设立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基金,支持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项目建设,目前已累计支持项目253个、投资87.63亿元,其中电子信息类项目74个、投资金额32.3亿元。
三是聚力做优产业生态。梳理编制安徽省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产业链升级重点施工图,指导地市开展针对性招商。积极打造电子信息领域“隐形冠军”“单打冠军”,截至目前已培育电子信息行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户,省专精特新企业近150户。统筹兼顾疫情防控和产业发展,今年疫情期间多次帮助长鑫、京东方、维信诺等电子信息重点企业打通产业链供应链难点、堵点,推动122户电子信息企业纳入全省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白名单”。
四是强化产业合作对接。近年来,我省先后成功举办六届海峡两岸半导体产业(合肥)高峰论坛、三届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安徽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大会等重要活动,搭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交流平台。今年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宋国权主持召开安徽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强链-固链-补链”政企对接沟通会,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发展。我厅多次组织黄山、池州、宿松、广德等地电子信息企业与科大讯飞、阳光电源、京东方、芯瑞达等行业龙头企业开展面对面对接活动。
五是推动产业协同创新。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进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合肥分中心)、量子空地一体精密测量实验设施等大科学装置建设,布局人工智能、未来技术研究院,谋划组建数据空间研究院。组建省计算存储、智能可穿戴、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创新中心,打造数字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和高能级产业创新平台。
六是夯实产业人才支撑。积极推进深化职称制度和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改革,修订《安徽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条件》,破除“四唯”思想,把品德、能力和业绩作为评价人才的主要标准。积极搭建人才培育平台载体,鼓励支持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单位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给予每名新招收的博士后10万元生活补贴。支持电子信息等制造业企业申报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搭建技能人才培养平台,累计在制造业企业建设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7个;建设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1个、141个。支持技工院校聚焦制造业发展需要开设专业,目前已围绕机械、电子电工、信息等行业开设了115个专业,每年可为制造业发展稳定输送一批合格技术工人。
下一步,针对您提出的具体建议,我们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推进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一是加大政策引导。贯彻落实《安徽省“十四五”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规划》,做大做强做优“屏-芯-端”优势产业链条。统筹落实《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2021-2030年支持新型显示产业发展进口税收政策》等国家相关财税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省级财政资金导向作用,采取创新奖励、技改贴息、设备补助、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产业技术创新、培优育强。按照“基地 基金”模式,发挥资本的力量,吸引各类资本共同建立产业基金,支持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
二是强化人才引育。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实施办法》的要求,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围绕集成电路、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技能领域,依托人社部认可的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培训机构和评价机构,实施规范化培训和社会化评价。争取企业非在职博士后生活补贴标准提高至16万元;建立出站博士后留皖津贴制度,对留在安徽工作的博士后给予一次性20万元留皖津贴。聚焦我省十大新兴产业和急需紧缺职业(工种)技能人才培养,完善支持技工强省配套支持政策,支持制造业企业面向员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开展自主评价,着力推动“人人持证”;继续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竞赛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平台建设和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
三是促进协同创新。支持电子信息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产学研用补短板产品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任务“揭榜挂帅”,聚力突破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工艺,一体推进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知识产权利用等环节创新发展。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加快关键设备和核心工艺技术突破。
四是深化交流合作。充分发挥世界制造业大会、世界集成电路大会等平台作用,推动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争取吸引落地一批具有牵动性、引领性、支撑性的重大项目,支撑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固链强链。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建立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跨行业、跨地域、跨企业协作机制,推动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整机终端、基础电子元器件等领域企业加强在长三角地区的横向交流与合作,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跨区域协作配套、协同发展,构建长三角一体化、良性互动、有机融合的产业生态圈。适时组织企业发达地区发展良好的产业园及其配套园区,学习吸收相关产业链集群发展的成效经验。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我厅作为行业管理部门,将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有关部门,共同推进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加快高质量发展。也欢迎您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
办复类别:B类
联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电子信息处
联系电话:0551-62871759
(此件依申请公开)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22年9月14日
抄送:省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选举工委,省政府督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