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工作要闻

安徽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8.1%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 发布时间:2021-02-09 16:50 浏览: 字体:【  双击自动滚屏
  “十三五”以来,我省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准确把握“制造业是强国之基,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战略定位,狠抓技术改造、智能制造、专精特新、安徽精品、工业设计、民营经济、节能环保“五个一百”等一批特色工作,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1%,居全国第3、中部第1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居全国第7、中部第1位,仅次于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北京、重庆,是唯一入围前十的中部省份,“十三五”期间,安徽工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呈现出“规模总量突破、质量效益跃升、产业能级跨越”的良好态势。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牛弩韬介绍,具体来说,“十三五”期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可以概括为“六个大”。

政策支撑体系大构建

  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2017年在全国率先召开高规格、大规模的“制造强省”万人大会,连续三年高标准召开世界制造业大会,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

  省经信厅谋划出台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制造强省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举措,构建形成了以制造强省为主体的政策引导体系,推动出台机器人、集成电路、“三首一保”、中国声谷、5G等系列功能性普惠性 “政策10条”,工信部赛迪研究院2019年报告显示,安徽制造业营商环境排名居全国第7,其中“政策”项排名全国第2。

  政策驱动作用、引导效应加速显现,新增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数等9项指标全国第一,服务型制造区域发展指数等10项指标中部第一,全国各地经信部门来皖学习考察90余批次。

产业发展能级大跃升

  “十三五”期间,我省坚持“科创+产业”、“龙头+配套”、“基地+基金”,大力实施 “7+5”重点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加速构筑“基础+特色”优势产业体系。

  一方面聚焦“铜墙铁壁”固底板。2020年,原材料行业发挥全省工业“压舱石”作用,总量占比达28.6%,利润占比达35.3%;汽车行业逆势上扬,产量重回百万量级,达到116.1万辆,增长23.8%,实现利润67.9亿元,增长23.3%,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超10万辆、占全国7.7%;家电“四大件”产量近亿台,产量约占全国1/4。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竞争力持续提升,高速口罩机、PCB电路板等产品在此次抗疫保供中驰名全国。

  另一方面聚焦“芯屏器合”锻长板。实施“建芯固屏强终端”行动,高标准召开世界显示产业大会、世界声博会,推动长鑫存储、晶合晶圆等重大项目建设、投产,新型显示实现“从砂子到整机”的完整产业链布局,集成电路产业链企业发展到300余家,其中设计企业200余家;电子信息产业5年年均增长22%,微型计算机产量全国第五,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全球第一,太阳能电池增长78.1%。智能语音入选首批国家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试点,“中国声谷”是全国第一个以“中国”冠名、第一个部省合作共建、第一个配套专项支持政策的人工智能产业基地,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过千亿、入园企业过千户“双千”目标。

优质企业梯队大培育

  我省聚焦民营育主体。大力实施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出台“民营经济政策30条”,每年举办“创客中国”安徽省创新创业大赛。各类市场主体达到587.8万户,其中民营企业156万户。“十三五”前四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8.7%,比GDP平均增速快0.5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率始终保持60%以上。

  在梯次培育强梯队方面,我省在全国省级层面第一个出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意见,按照“双创→高成长型小微→规上企业→专精特新→单项冠军(小巨人)→领航企业”梯次路径,培育了2818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其中75%是高新技术企业,户均发明专利5.7个,以规上中小企业七分之一的数量,贡献了四分之一的利润。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9家、百亿企业36家、千亿企业4家、中国500强企业9家。  

  同时,我省创新服务企业“三直机制”,经验做法被国办信息专报采用,与省内6家银行签订支持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贷款协议,全年完成协议贷款超过1900亿元。上线运行省民营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30家、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200家,政策服务实现“精准推送、一键直达、一网通晓”。累计为2.8万余户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清理欠款142.2亿元,清欠工作第三方评估满意度全国第一。

供给质量效率大提升

  我省坚持以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攻方向,以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努力提高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重点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开展“安徽工业精品”提升行动,共认定省级新产品3591个、“安徽工业精品”613个,携手央视开创性打造“精品安徽·皖美智造”平台,累计收看超过300亿人次,达到了宣传安徽、宣传企业和产品、宣传市县三者有机统一,提高了安徽美誉度。

  坚定去产能。深入开展淘汰落后产能清理专项行动,多措并举化解过剩产能,2015年在全国率先实现30万吨及以下小煤矿全部关停,累计淘汰炼铁产能224万吨、炼钢产能302万吨,取缔地条钢330万吨,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钢铁去产能任务。

  坚决降成本。连续出台降成本“20+10+20”政策包,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4108亿元,工业企业利润率上升至6.05%。着力化解企业产品库存,举办装备制造、工业机器人、家博会等产销对接活动40余场次。

转型升级步伐大提速

  我省抢抓数字赋能机遇,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在抓创新强动能方面,实施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38家,培育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537家,所在企业以占规上企业8.4%的数量,实现了60%以上的营业收入和利润。9个项目获第六届中国工业大奖,占获奖总数的近1/10。

  在抓技改增后劲方面,出台大规模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行动方案,每年实施亿元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000项以上,技术改造投资约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4、工业投资的1/2;省级补助资金对设备投资和技改投资的拉动效应达1:24:50。“十三五”时期,全省技改投资总额2.2万亿元,年均增长14.8%,累计对1.3万户规上企业实施了技术改造,更新各类设备121万台套以上,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

  在抓融合促升级方面,推动制造模式向数字化升级、智能化转型、绿色化改造转变,培育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570个,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2.1万台,涌现出华茂、海螺、海尔冰箱等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培育“皖企登云”企业过万家,全省两化融合贯标企业数居全国第4位。实施节能环保产业“五个一百”行动,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07家、绿色产品305种,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0%,节能环保产业年均增长近20%。

经信品牌形象大彰显

  我省坚持党对经信工作的全面领导,打造了一支拥有“忠”的品质、“专”的本领、“实”的作风的经信干部队伍。

  在战“疫”过程中,全省经信系统坚决扛起抗疫物资保供政治责任,13次发出战“疫”倡议和通知,200多名党员干部投身疫情防控一线,110名党员进社区战“疫”,狠抓生产、聚力攻关、高效调配,推动全省防护服、口罩日产量较疫情初期分别增长343倍和1442倍。支援武汉防护服46万套,是全国3个做出重要贡献的省份之一,获国家部委表彰表扬4次、央视新闻联播报道2次,全厅有1个抗疫先进集体、7名抗疫先进个人获省委省政府和工信部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