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工作要闻

把握发展“新方位” 做好融合“大文章”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牛弩韬

信息来源:中国电子报 发布时间:2021-03-18 07:53 浏览: 字体:【  双击自动滚屏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兴起,推动工业经济加速向数字经济迈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已成为时代潮流。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安徽省坚持以融合带创新、以创新促转型、以转型助发展,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应用取得积极成效。2019年,安徽省数字经济增加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2020年,安徽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居全国第7、中部第1位。

  一、谋实“融合之策”,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要“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助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安徽省信息化促进条例》,实施支持数字经济发展“政策10条”,“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投入政策资金3.6亿元,落实支持两化融合、数字经济类项目569个。

  二是深化交流合作。成功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数字经济展、世界显示产业大会、世界声博会、“5G+工业互联网”高峰论坛。联同长三角一市两省经信部门共同签订《推进长三角数字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推动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三是强化督查激励。将发展数字经济纳入“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督查激励工作内容,考核结果由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并进行表彰,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各地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架起“融合之桥”,产业生态加速升级

  一是深入实施“建芯固屏强终端”工程。打造“屏芯端”联动产业生态,推动长鑫存储、晶合晶圆等重大项目建设、投产,新型显示实现“从砂子到整机”的完整产业链布局,集成电路产业链企业发展到300余家,其中设计企业200余家;“十三五”期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年均增长22%,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比重超9%,对工业增长贡献率始终位居各行业前列。

  二是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发展。深入贯彻国家加快实现信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战略决策,依托“中国声谷”,率先布局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产业发展基础和特色优势进一步突显。“十三五”期间,我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规模稳健增长,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达到1202.2亿元,年均增速接近30%。智能语音、类脑智能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科大讯飞、华米科技、国盾量子、科大国创等“独角兽”企业量质提升,“中国声谷”入园企业数达1024家,营业收入达1060亿元,顺利实现“双千”目标。

  三是全面推广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深入实施《安徽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2017—2020年)》,组织编制重点智能制造项目导向计划,全省已有25个项目获得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和新模式应用项目支持,争取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18个。推动实施“机器换人十百千工程”,大力培育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十三五”期间,全省在机械、钢铁、石化、建材、冶金、汽车等10大领域500多家企业累计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超3万台,培育认定省级智能工厂98个、数字化车间472个。

  三、夯实“融合之基”,数字转型步伐加快

  一是持续推进“皖企登云”。一体实施“聚云、建云、登云、伴云、拓云”行动,促进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企业广泛和深度应用,推动1万家以上企业与云资源深度对接,全省企业工业云平台应用率达到54.7%,居全国第6位。面向全国征选32家优秀云平台进入“皖企登云”推荐目录,5家企业入选全国上云典型案例,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及时组织动员各大云服务商为我省企业提供免费或优惠云服务,支持企业在“云端”复工复产,优质采云采购平台、洲峰电子北斗物流平台等在疫情中为物资供应拉上“云链条”。

  二是扎实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普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引导超8000家企业积极参与两化融合对标评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截至2020年底全省累计通过贯标评定企业1417家,数量位居全国第4位。

  三是大力推动工业大数据应用。以实施深度融合项目、形成融合应用产品和方案、催生融合新兴业态为重点,不断完善大数据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支撑体系。安徽云轨科技、奇瑞汽车、中科类脑等14家企业先后入选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科大讯飞、科大国创入选工信部支撑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课大数据产品和解决方案。

  四、畅通“融合之路”,创新应用蓬勃兴起

  一是“强基础”。推动出台5G发展规划及专项政策,已建成5G基站超3万个、基本实现5G网络省辖市商用覆盖。印发《加快推进5G场景应用行动计划(2020-2022年)》,建立100家5G场景应用项目库,建成5G典型应用场景62个,覆盖钢铁、水泥、高端装备、电子、电力、医疗等多个行业。

  二是“赋能力”。加快企业内网改造步伐,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1个(铜陵长江大数据二级节点项目),在建2个(晋煤中能化肥行业二级节点项目和合肥自贸区二级节点)。“十三五”期间,共建成国家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和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59个,培育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企业305个,发布首批特色平台、解决方案供应商、安全服务供应商在内的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30家。

  三是“建枢纽”。深入贯彻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及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数字江淮”决策部署,大力发展线上经济,做大做强做优“枢纽型”平台企业。疫情期间,我省一批线上经济平台企业迅速崛起。如,安徽今日互联疫情期间协助15家县市政府单位、20家企业进行电商带货直播,最高单场销量达到750万元;华米科技通过“芯端云”的战略,布局芯片、智能可穿戴终端及健康云服务,通过“硬件+数据+服务”的商业模式,打造运动健康的生态系统。

  下一步,安徽省将继续围绕“芯屏器合”“大智移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持续壮大产业规模,以数字产业化培育新动能;以“5G+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为主要抓手,不断提升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水平,以产业数字化孕育新动力。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制造业为主战场,打造产业升级新引擎,推动安徽加速迈入制造业强省、数字经济大省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