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首页资讯 > 市县经信要闻

阜阳:“十三五”工业跑出“加速度”

信息来源:阜阳日报 发布时间:2020-11-30 08:38 浏览: 字体:【  双击自动滚屏
  “ ‘十三五’以来,全市工业经济实现了‘总量升四、增幅前三’的优异成绩。”11月27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实力阜阳大美阜阳“十三五”成就巡礼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发布“十三五”以来阜阳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成就。市经信局局长韩烁总结说, “十三五”以来,我市工业发展质量和产业基础不断提升,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发展速度快——“十三五”前四年,全市工业年均增速10.6%,居全省第一方阵“十三五”以来,无论从是总量、投资增长,还是重点产业、企业规模来看,我市工业经济都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
  
  ——总量增速争先进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在全省的比重,由2015年的5.1%上升到2019年的7.3%,位次由2015年的全省第七上升到目前的全省第四。“十三五”前四年,我市工业年均增速10.6%,比全省高2.0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三位,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
  
  ——重点产业支撑有力。全市初步形成了“554”产业发展格局,2019年,节能环保、能源化工、绿色食品、装备制造、绿色建筑建材、现代医药、纺织服装等七大产业实现产值突破250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2%以上。2015-2019年,全市节能环保产业增长超220亿元,成为全市首个超600亿元产业;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现代医药等产业均增长百亿元左右。
  
  ——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我市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699家,总数居全省第四位。年营收亿元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74家,数量居全省第三位。“13581”龙头培育工程顺利实施,第一批、第二批共计63家培育企业,今年1-10月完成产值422.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9.2%,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5%以上。
  
  ——工业投资稳步增长。2016-2019年,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475.2亿元,年均增长14.4%;累计完成技改投资666亿元,年均增长18.4%。全市单个工业项目规模由2015年的1.1亿元提升至2019年的1.8亿元,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7个,较2015年增加21个。
  
  ——民营经济成绩斐然。2015-2019年,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由25.5万户增长至53万户,市场主体总数居全省第二位;民营经济从业人员增加近百万人;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超千亿元,总量居全省第四位,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了5.3个百分点,占比居全省第五位。2015年以来,我市在全省民营经济考核中始终处于第一方阵,其中2018年居全省首位。
  
  质量效益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均翻番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市工业经济的质量效益也在持续优化。
  
  ——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5年的12.8%提升到2019年的29%,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由2015年的11.8%提升到2019年的33.3%。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由2015年的303.51%提升到2019年的351.36%。
  
  ——创新发展动力强劲。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总量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达到88%,增速连续3年居全省首位。1家企业获批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两家企业获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87家企业获批省专精特新企业,115家企业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企业获批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0家企业获批省级工业设计中心,5家企业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绿色发展成效显著。我市连续4年超额完成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任务,提前3年实现“十三五”期间下降18%的目标。界首田营科技园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 9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4项产品获评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数量居全省第一方阵。
  
  ——产业集聚特色鲜明。界首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被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太和现代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成为全省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之一,全市获评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8个。
  
  ——区域质量不断提高。界首市连续3年被评为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县(市)、制造业发展增速10快县(市),太和县连续两年被评为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县(市)、连续3年被评为制造业发展增速10快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