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布的2022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显示,在参评的217家国家级经开区中,合肥经开区排名跃升至第六,超越杭州、江宁,在长三角位列第三。
这份优异答卷的背后,是合肥经开区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聚力世界级产业集群的生动实践。从“安徽工业第一区”阔步迈向“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当下的合肥经开区,已成为安徽省最具发展实力、最具发展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
持续发力 世界级产业集群
2022年12月7日,大众安徽首台预量产车型在合肥经开区下线,向2023年首款新能源车型全面投产迈出了关键一步。
同一时间段,同样位于合肥经开区的蔚来汽车,第30万台量产车正式下线。南北联动,蔚来汽车已实现新能源整车年产能60万辆。
在一批产业龙头带动下,合肥经开区在新能源赛道上火力全开。全区新能源汽车聚集全产业链企业76户, 2022年新能源汽车下线13.8万辆,产值首次突破400亿元、增速超42%。与此同时,集成电路产业高歌猛进,以高端存储芯片项目为龙头,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集设计、制造、封测、材料、装备一体化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初具规模,现已落户集成电路企业72家,加快实现集成电路供应链国产替代。
近年来,合肥经开区抢先布局,持续发力世界级产业集群,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2022年,规上新能源汽车企业实现500亿元产值,集成电路企业实现140亿元产值,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也即将实现产出。
前瞻布局 加速创新转型
前不久公布的世界灯塔工厂名单中,联宝科技、海尔合肥创新产业园双双入选,加上此前入选的联合利华合肥综合生产基地,合肥4座“灯塔”中,合肥经开区独占三席。
近年来,合肥经开区瞄准南区全面转型发展主线,逐行业压茬推进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应用,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手抓转型,一手抓创新。合肥经开区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不断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圈,以“明珠广场片区”为核心、“翡翠湖”“南艳湖”为节点、繁华大道和锦绣大道为廊道,布局创新空间构建“两湖科创圈”。目前,“两湖科创圈”已连珠成串、成型见效,对全区战新产业发展贡献巨大。与此同时,该区不惜重金建设21个科技园区,集聚2000家高潜力科技创新企业,去年产值超千亿。布局以基因药物为代表的第三代生物医药产业,其中,大健康研究院拥有6个公共技术平台和6大研究中心,20个全球顶尖高层次科研团队各就其位,吸引落地天港、瀚微、阿法纳等6家创新药企。
此外,合肥经开区还充分依托企业建设,持续布局高端产业集群。如大众将技术公司从研发中心独立,项目投资约16亿欧元,积极争取大众全球软件中心落地;蔚来全球研发中心、存储芯片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蓬勃发展。
优化环境 增添发展新动能
产业是使命,营商环境是生命。营商环境的好坏,决定了开发区能走多远。近年来,合肥经开区用心用情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在服务企业、服务态度、服务能力上优势凸显,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正是合肥经开区的营商环境成就了其高质量发展。
拓展新空间、增添新动能,近年来,合肥经开区统筹推进“南优北拓、双城驱动”大发展。该区坚持统筹推进南区全面转型升级和北区全面建设,完成了国土空间规划大纲编制和“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南区全城与北区41.8平方公里纳入城镇开发边界,为未来发展拓宽空间。
以蔚来汽车为龙头,总占地面积11.3平方公里的世界级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正加快建设,电动汽车产业园一期已经建成投产,其电机、电控系统跻身全球先进水平,合肥经开区投资自建的厂房成为业界公认的世界顶级工厂。
这份优异答卷的背后,是合肥经开区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聚力世界级产业集群的生动实践。从“安徽工业第一区”阔步迈向“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当下的合肥经开区,已成为安徽省最具发展实力、最具发展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
持续发力 世界级产业集群
2022年12月7日,大众安徽首台预量产车型在合肥经开区下线,向2023年首款新能源车型全面投产迈出了关键一步。
同一时间段,同样位于合肥经开区的蔚来汽车,第30万台量产车正式下线。南北联动,蔚来汽车已实现新能源整车年产能60万辆。
在一批产业龙头带动下,合肥经开区在新能源赛道上火力全开。全区新能源汽车聚集全产业链企业76户, 2022年新能源汽车下线13.8万辆,产值首次突破400亿元、增速超42%。与此同时,集成电路产业高歌猛进,以高端存储芯片项目为龙头,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集设计、制造、封测、材料、装备一体化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初具规模,现已落户集成电路企业72家,加快实现集成电路供应链国产替代。
近年来,合肥经开区抢先布局,持续发力世界级产业集群,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2022年,规上新能源汽车企业实现500亿元产值,集成电路企业实现140亿元产值,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也即将实现产出。
前瞻布局 加速创新转型
前不久公布的世界灯塔工厂名单中,联宝科技、海尔合肥创新产业园双双入选,加上此前入选的联合利华合肥综合生产基地,合肥4座“灯塔”中,合肥经开区独占三席。
近年来,合肥经开区瞄准南区全面转型发展主线,逐行业压茬推进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应用,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手抓转型,一手抓创新。合肥经开区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不断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圈,以“明珠广场片区”为核心、“翡翠湖”“南艳湖”为节点、繁华大道和锦绣大道为廊道,布局创新空间构建“两湖科创圈”。目前,“两湖科创圈”已连珠成串、成型见效,对全区战新产业发展贡献巨大。与此同时,该区不惜重金建设21个科技园区,集聚2000家高潜力科技创新企业,去年产值超千亿。布局以基因药物为代表的第三代生物医药产业,其中,大健康研究院拥有6个公共技术平台和6大研究中心,20个全球顶尖高层次科研团队各就其位,吸引落地天港、瀚微、阿法纳等6家创新药企。
此外,合肥经开区还充分依托企业建设,持续布局高端产业集群。如大众将技术公司从研发中心独立,项目投资约16亿欧元,积极争取大众全球软件中心落地;蔚来全球研发中心、存储芯片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蓬勃发展。
优化环境 增添发展新动能
产业是使命,营商环境是生命。营商环境的好坏,决定了开发区能走多远。近年来,合肥经开区用心用情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在服务企业、服务态度、服务能力上优势凸显,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正是合肥经开区的营商环境成就了其高质量发展。
拓展新空间、增添新动能,近年来,合肥经开区统筹推进“南优北拓、双城驱动”大发展。该区坚持统筹推进南区全面转型升级和北区全面建设,完成了国土空间规划大纲编制和“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南区全城与北区41.8平方公里纳入城镇开发边界,为未来发展拓宽空间。
以蔚来汽车为龙头,总占地面积11.3平方公里的世界级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正加快建设,电动汽车产业园一期已经建成投产,其电机、电控系统跻身全球先进水平,合肥经开区投资自建的厂房成为业界公认的世界顶级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