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造强省 > 成长产业

看!安徽这十大产业如何高成长

信息来源:安徽经济网 发布时间:2021-01-13 08:32 浏览: 字体:【  双击自动滚屏
  2014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深入推进高成长性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圈定智能装备产业、智能终端产业、云计算和软件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型显示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智能语音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材料产业、绿色有机食品加工业等十大高成长性产业。
  《意见》提出,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以产品高端化、制造智能化、发展集约化、产业绿色化为主攻方向,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完善产业链关键节点,培育一批创新型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基地,推动十大高成长性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全省工业转型升级。
  主攻十大高成长性产业,是安徽省政府依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我省实际,特别是现有的优势特色,通过深入调研、认真论证而提出来的。这些产业基础较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旺盛的生命力。那么,经过“十三五”的5年“打拼”,现在是什么样的态势,我们对此进行一番梳理。


智能装备

安徽工业机器人平均增速超五成


  近年来,我省对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发展高度重视,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大力实施机器人换人“十百千”行动,从而促进了全省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发展。
  2015年至2019年,全省机器人产业增长40%。2019年,在全国机器人市场下滑的情况下,我省仍逆势增长,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0亿元,同比增长25%。合肥锻压大型数控压力机居全国前列,马鞍山博望区为国内最大的数控成型机床基地,繁昌县为国内重要的3D打印装备基地。部分智能化生产线居国内领先,如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公司的汽车变速器自动化装配与测试生产线,蚌埠玻璃院的超薄电子玻璃生产线等。
  2020年,全省机器人产业仍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工业机器人年均增速超50%。作为国家级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芜湖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基地目前已集聚上下游重点企业128家,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全产业链,率先在全国实现核心零部件国产化。


新型显示

液晶显示器件主营收入全国占比超过五分之一


  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快速发展,已形成以显示面板为核心,以玻璃基板、偏光片、光学膜、驱动IC、特种装备等为配套,液晶显示、OLED柔性显示、硅基微显示到激光显示等门类齐全,带动电视、计算机、可穿戴产品等下游智能终端全面发展的“从沙子到整机”全产业链布局。目前,我省新型显示产业年产值已突破1000亿元,液晶显示器件主营收入超过全国五分之一。
  新型显示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目前已拥有现代显示技术重点实验室、京东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安徽省平板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技术创新平台,承担了“柔性AMOLED技术开发”“量子点发光显示关键材料与器件研究”等诸多国家级研发和产业化项目,涵盖面板、基板、光罩、背光模组、特种显示、触摸屏等环节。
  2020年上半年,全省4条高世代液晶面板产线生产全线增长,带动全省显示器件行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超过30%,液晶显示屏产量也同比实现大幅增长。


新能源汽车

从“零”到“全产业链”产销量全国占比超一成


  我省是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较早的省份之一。回首过去,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了从“零”到“链”的突破,产业链企业囊括了新能源汽车上小到刹车片、滤芯、逆变器,大到增程式发动机、驱动电机、动力电池系统等零部件。
  目前,已形成了整车—电池—电机—电控的全产业链。形成了以江淮汽车、奇瑞汽车、合肥长安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乘用车生产企业,奇瑞新能源汽车公司获得纯电动乘用车单独生产资质;以安凯客车为代表的新能源客车生产企业;以江淮汽车、华菱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货车的整车龙头企业的蓬勃发展格局。被列为省先进制造业“一号工程”的江淮大众新能源汽车合作项目,填补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合资项目空白,江淮汽车与蔚来合作生产全铝车身高端纯电动SUV,并稳居全国互联网造车新势力销量榜第一。如今,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全国市场份额占比超12%。


新材料

产业体系门类齐全瞄准五个创新集群


  经过多年的发展,全省新材料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形成了研发、设计、生产、应用,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涌现出一大批行业领先的新材料领军企业。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研发新型工程塑料,以塑代钢,目前企业已为全国的汽车、航空、电器、通信等行业提供了四个系列、百余种高性能的工程塑料,产品被华为、大众、夏普、三菱、海尔、春兰、长虹、格力等国内外著名企业广泛采用。
  未来几年,我省将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发展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等三类新材料产业。
   到2025年,初步形成5个左右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创新集群,建成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新型无机非金属硅新材料、先进碳材料、高端金属新材料等特色新材料产业基地。到2025年,全省新材料工业总产值将达到80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15%左右,销售产值超百亿元企业累计达30家左右,涌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和高科技产品。


绿色有机食品加工

绿色食品数量居全国第二位


  近年来,全省绿色优质农产品逐年增加,成为提升农业竞争力,带动企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优势资源。据了解,截至2019年末,全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3355个、有机农产品819个、地理标志农产品82个,其中绿色食品数量居全国第2位。
  按照“三品一标”行业规范推进标准化生产,全省先后创建了舒城县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泾县、铜陵有机农业,绩溪县“金山时雨”地理标志和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等一批国家级示范园和示范基地,推动了“三品一标”标准化生产。建设了安徽省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已有6大类农产品2900多家生产经营主体进驻省级追溯平台。认证产品基地覆盖率超过45%,对标准化贡献率超过70%。全省取得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5个,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2个,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1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基地1个。


节能环保
从工厂到供应链总数居全国前列


  工业节能环保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推广应用是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2020年安徽省围绕点线式服务试点、企业对标检查、环保技术提升和政策优化四个方面持续推进工业节能环保“四新”推广应用,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进工业节能减排、促进工业绿色转型升级。
  “十三五”以来,全省累计培育安徽省绿色工厂200家,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79家、绿色设计产品197种、绿色园区9个、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6家,总体数量居全国前列。安徽节能环保产业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较快增长。


智能语音

培育千家企业创造千亿产值


  在部省合作机制的推动下,安徽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持续壮大,中国声谷建设成效明显。截至2020年10月底,中国声谷入园企业已达942家,基地产值约840亿元。呈现速度加快、规模壮大、质量提升、影响扩大的良好发展局面。“千家企业、千亿产值”的阶段目标基本实现。
  作为中国声谷的核心龙头企业,科大讯飞利用平台优势,将语音合成、语音识别、人脸识别、麦克风阵列等多项领跑的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与声谷企业共享,大力支持开发者创业,为开发者提供一站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并提供全链条的创业孵化服务。智能语音产业如火如荼进行,新的产业格局和产业生态也在随之不断优化完善。
  以2020年为分界线,以“双千”为新起点,中国声谷将迈向更快的赛道。围绕人工智能和自主可控两条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动智能语音与千行百业深度融合,不断增强安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优势和竞争力。

智能终端

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全球第一


  近年来,我省扎实推进智能硬件产业发展,面向价值链高端积极促进产品质量和品牌附加值提升,高端笔记本电脑、超高清彩电等终端生产持续增长。智能可穿戴设备产量大幅提升,华米智能手环出货量位列全球可穿戴设备第一。
  “十三五”以来,我省构建以多元化集成创新发展为引领、上下游产业链及配套环境相互匹配、软硬结合且与服务协同进步的智能终端发展新模式,重点培育了一批创新型龙头带动企业、打造了一批品牌效应突出的特色产品、建设了一批集聚化产业基地,以硬件创新带动产业系统化变革,以供给创新深入激发信息消费应用需求。


云计算和软件

软件产业规模破千亿云计算中心华东之最


  2020年12月24日,安徽城市能源大数据中心在合肥正式揭牌。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模式下,合肥能源大数据中心将广泛汇聚水、电、气、热等信息和数据,通过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政府、企业和居民提供更加精准和智慧化的服务,创造更加绿色、清洁、共享、共赢的城市数字化能源生态圈。
  随着中央推进实施网络安全战略、信息技术创新行动和新基建战略等,软件产业发展空间巨大,行业发展迎来新的“黄金十年”。近年来,我省围绕制造强省、数字江淮总体部署,大力培育软件企业、创新开发优质软件产品、持续推进重点领域重大应用,涌现出一批首款、首版、首台软件及软硬结合智能终端产品,为生产制造、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等赋值赋智赋能。2019年,我省软件产业规模已经突破1000亿元。
  目前,宿州高新区已率先建成安徽省大数据存储基地,被安徽省政府批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在我省率先试点5G试验网建设,千余家云计算上下游企业汇聚宿州,形成了华东地区最具特色的云计算产业集群。

生物医药

建现代医药产业体系产业竞争力显著提高


  安徽省拥有安徽医科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蚌埠医学院、皖南医学院等医学院校。集聚了中国科大安徽省医药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合肥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科研力量。
  目前,我省医药行业在积极推进生物制药、化学制药、现代中药和医疗器械四大产业领域并重发展,基本建成起优势突出、结构合理、产业链完整的现代医药产业体系,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高。2020年11月份,我省医药制造业增长30.4%,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7个百分点。
  面向未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机遇,我省正着力推进以亳州现代中药、阜阳太和现代医药、合肥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产业基地建设,以实现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