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 执行和结果 > 建议提案办理 >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 第0308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武志强代表:
您在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支持皖北工业经济振兴的建议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厅及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皖北振兴”战略,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机遇,扎实推进皖北地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一、加强顶层筹划做好政策支撑
先后出台促进皖北发展四个“10条”以及南北结对合作、淮河生态经济带等支持政策,成功争取国家将皖北地区纳入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崛起等重大区域战略规划,出台支持皖北集聚区建设“24条”专项政策,推动建立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机制,共建省际和省内产业合作园区,为皖北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政策支撑。紧抓国家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有利时机,加强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谋划设计,争取纳入国家规划,对接出台专门政策,为皖北发展取得崭新名片。细化落实国家政策,制定出台实施方案,健全完善推进机制,加强政策集成转化。组织动员皖北各地迅速行动,科学定位,多措并举,立足“6 2 N”空间格局,积极推进相关产业有序转移,加快建设承接产业转移新高地。2021年,集聚区在建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1413个,实际到位资金3630.36亿元,同比增长31.56%。其中,来自沪苏浙项目734个,实际到位资金1759.7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7.21%、41.2%。强化对外交流合作。聚焦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探索合作新路径、拓展合作新空间、推广合作新模式,以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为契机,积极推进与沪苏浙全面合作,推动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及城区对口合作、城市结对共建取得积极进展。截至目前,皖北8市与沪苏浙相关市(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2个,15个市辖区与沪苏浙相关市辖区达成战略合作,9个开发园区与沪苏浙共建省际合作园区。谋划推进2022首届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暨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招商大会。完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安徽采取“定期调度”“集中开工”“四督四保”等有效方法,谋划推动一批基础性、枢纽性的重大项目建设。合新高铁、淮宿蚌城际铁路、引江济淮、阜阳机场改扩建等项目加快建设,商合杭、郑徐、合蚌、京沪、郑阜高铁和淮河干流至浮山段行洪区调整与建设、江巷水库主体工程等项目建成投入运营,为皖北工业快速发展完善基础条件。
  二、加快“双招双引”培育优质企业
2021年初,我省组建十大新兴产业推进组工作专班,印发十大新兴产业《“双招双引”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十大新兴产业“双招双引”工作机制。工作专班由省级领导同志负责,一个省直部门牵头,相关省直部门参加,本产业主要商协会、龙头企业、高校院所等共同参与,建立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和省市联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指导皖北城市结合自身产业基础、比较优势实行差异化发展,明确十大新兴产业中本市主攻方向,对产业链分工的各环节,在空间布局、项目谋划、招引推进等方面作出具体部署,通过多形式组织开展“双招双引”活动,有效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动力,取得良好发展成效。去年,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商务厅会同蚌埠市政府联办首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签约项目142个,总投资额逾千亿元。今年正在谋划举办第二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此外,每年举办淮北食品工业博览会、阜阳投资贸易洽谈会、淮南豆制品展销会均是依据各地市主导优势产业,省市主导搭建平台,提高皖北地区招商项目质效。
  三、借助资本力量强化财税支持
在转移支付方面,“十三五”累计下达6171亿元,占省对下转移支付总量的48.7%、年均增长8.6%。在税收返还方面,累计返还企业所得税超基数部分76.4亿元,其中2020年返还19.9亿元,是“十二五”末的2.2倍,并将政策再延长5年。在政策倾斜方面,省级对基础设施项目奖补标准提高15%,矿业权出让收益各市县分成比例倾斜政策覆盖皖北,新增政府债券限额分配向皖北倾斜,“三重一创”、制造强省、科技创新等省级产业奖补比例对皖北上浮20%。在园区平台发展方面,推进南北合作共建园区建设,2021年省级继续安排资金9.5亿元,支持3个市级和7个县级合作园区建设,形成优势互扬、共建合作的支持机制;坚持以推进“五个区块链接”为突破口,“十四五”每年安排7.8亿元,支持皖北打造“6 2 N”承接平台。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21年注资省投资集团28.5亿元,统筹支持包括皖北地区的铁路重点项目建设;加大保障性住房倾斜支持力度,中央及省级保障性安居工程各项财政资金,对皖北地区在增加10%的任务额度基础上测算分配资金,2021年已下达6.87亿元。同时,加大债券资金倾斜力度,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按照因素法分配皖北地区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额度617.1亿元;做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全年为皖北地区代理发行876.3亿元地方政府债券。
下一步,我厅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政策向皖北倾斜,资源向皖北集中,根据职责和任务,倾力支持、主动服务,扎实推进皖北地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构建皖北特色产业体系。工业是立国之本,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国家经济命脉所系。当前,皖北工业制造业发展不充分,总量不大、占比不高,是制约皖北地区发展的突出问题。未来我们将立足皖北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按照“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竞相发展”原则,统筹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助力皖北打造形特色鲜明、优势互补、产业链有效衔接的产业体系。支持蚌埠市发挥凯盛科技、丰原生物等龙头企业作用,做大做强新一代电子信息、光伏玻璃和新能源、生物基新材料等产业;支持阜阳市立足人口规模和生态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绿色食品、先进纺织材料和服装等产业;支持亳州市打好“中药 白酒”两张王牌,做好现代中药、养生食品等产业的“健康 品牌”两篇文章,围绕特色产业做强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支持淮南市放大合肥市产业“溢出效应”,大力发展电子信息零部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绿色食品等产业;支持宿州市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经济产业,促进绿色食品、轻纺鞋服、家居建材等传统产业智能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
二是深化“双招双引”落地一批项目。支持皖北地区利用世界制造业大会、“天下徽商”圆桌会、世界显示产业大会等高端平台,常态化开展“双招双引”,吸引更多的好项目大企业考察皖北、投资皖北、扎根皖北;加快皖北六市全面深化与沪苏浙城市结对共建,启动实施新一轮南北合作共建,高质量承接一批产业链供应链配套项目。构建“龙头企业 配套企业”生态圈,常态化开展皖北龙头与配套企业对接活动,每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100场左右形式多样的省内龙头与配套企业对接活动,强化关键技术、材料、零部件、整机的全链条培育,做长做宽产业链,形成具有足以影响产业链控制力的技术和产品。加快构建产业链生态圈。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实施核心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建设和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建立产业集群“名品 名企 名产业 名产地”提升机制,完善“一集群一机构”治理机制。推进皖北地区建设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加快实施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和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建立完善产业链供应链苗头性问题预警机制,开展重点行业护链行动,动态培育“链主”企业。
三是多手段支持中小微经济实体。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企业家的关键作用、政府的服务统筹作用,建立健全“双创→高成长型小微→规上企业→专精特新→单项冠军(小巨人)→领航企业”梯次体系。“创新创业”培育一批。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尊重企业家创意创新创业创造,落细落实“省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5条”,支持皖北地区建立一批创意梦想互相碰撞、资源要素互动耦合的创意平台,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创业热情;改造提升一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和“双创”平台,打造一批新动能培育的孵化器、企业成长的“加速器”,大力推动“个转企、小升规”,加快形成“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苗圃”葱郁的企业成长“热带雨林”,力争“十四五”民营企业数量翻一番。根据《安徽省民营龙头企业倍增行动计划》,建立跟踪服务和定期调度机制,对新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给予奖励,对新进入企业所在市、县(市、区)在当年民营经济年度考核中给予相应加分。支持设立产业基金。根据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组建方案,通过资金设立引导基金,支持省直对口主管部门牵头发起设立若干支主题、功能、天使母基金,母基金主要通过参股方式,支持包括皖北地区在内的各市县围绕本地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发起设立子基金。
  以上,是我厅对您建议的答复。如有疑问请随时跟我们联系。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一如既往地继续关注皖北地区工业发展,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办复类别:B类
联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规划处
联系电话:0551—62871085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22年7月11日






抄送:省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选举工委、省政府督查室。
解读
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