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首页资讯 > 省内经信要闻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 发布时间:2022-10-17 08:17 浏览: 字体:【  双击自动滚屏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报告摘要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安徽实践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我省聚焦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坚持创新引领、数字赋能,大力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活力。

研发投入强度和专利数量是观察经济体系“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省研发投入强度为2.34%,比2012年提高0.7个百分点。专利申请授权量质齐升,2021年,全省共授权专利15.3万件,其中发明专利2.4万件,占全部专利申请的15.4%。全省累计有效发明专利12.2万件,是2012年的15.8倍。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产学研协同发力,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我省创建智能语音、玻璃新材料两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这一数量居全国第3位,创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48家。上线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科创板块”,截至8月中旬,入驻服务商2.7万余家,服务企业5.8万余家,发布科技成果和需求5.2万余条。“揭榜挂帅”补短板,首批76项“揭榜挂帅”攻关项目已完成近1/3,其中8项技术产品打破国外垄断。

“亩均论英雄”改革、“标准地”改革等重要改革举措,有效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高效领域集中,以最小的资源环境成本获得最大的产出效益。去年11月,我省全面启动“亩均论英雄”改革,按照探索试行、推广提升、深化改革“三步走”安排,围绕目标任务,清单化推进、闭环式管理,有序推进亩均效益评价。规上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全覆盖任务已提前半年实现,评价结果显示亩均税收和亩均营业收入分别为16.6万元、355.1万元。

从一产、二产到三产,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推动整体经济向高质量方向加快迈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全面推进,水稻种子出口量居全国第一,农业机械化率高于全国10个百分点,去年粮食产量居全国第4位,今年夏粮生产实现面积、单产、总产、效益“四增”;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持续显现,产值超千亿的工业行业达到14个,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达到4个,马钢研发的车轴钢让世界铁路穿上“中国跑鞋”;服务业“锻长补短”,“两化融合”助力2万家“皖企登云”,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个占比”同步提升。

基层声音

“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质量强国。作为一名质量工作者,我感到非常振奋。”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质量发展处处长范茂华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大会精神,聚焦质量强省建设,不断完善质量工作体制机制,下大气力做好质量提升、质量品牌建设、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质量文化宣传等工作,为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质量支撑。

电力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保障。“西电东送”重点工程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安徽段临时党支部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后,迅速组织开展学习研讨。业主项目部执行经理邵先锋表示,要时刻牢记作为党员的光荣使命,与团队一道努力攻关特高压直流工程关键技术,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特高压电网工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报告摘要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安徽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既有高度又有温度,让人感到震撼,觉得温暖,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与期待。”10月16日上午,在滁州市来安县汊河镇临溪社区,社区工作者耿富在与同事们一起集中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后振奋地说。

耿富是南京人,今年考到汊河镇成为社区工作者。周一至周五在汊河上班,每晚下班都坐公交车,再转南京地铁3号线回家,这是跨越苏皖两省的“双城”生活。

“报告里提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令我印象深刻,我本身就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受益者,也对此充满期待。”耿富表示,希望省际毗邻地区的教育、医疗能进一步加速一体化,让群众享受更多民生红利。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也是安徽加速发展的重要机遇、协调发展的重大平台。近年来,我省坚定贯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共进共赢,苏皖合作示范区加快建设,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全面推进。

在创新共建上,我省积极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依托大科学装置集中区打造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牵头成立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和G60科创走廊5个产业联盟,在前沿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在协调共进上,去年底,国家发改委出台了《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截至目前,帮扶城市在皖北累计投资超过600亿元,为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在民生共享上,120项政务服务长三角“一网通办”,我省与上海合作共建国家儿童医疗中心、创伤区域医疗中心,与浙江大学推进省校全面战略合作,安徽老百姓不出省就能享受到沪苏浙的优质公共服务资源。

城乡融合共进,区域协调共赢。我省积极下好下活协调发展一盘“大棋”,“一圈五区”多点增长极加快构建,合肥都市圈、皖江城市带、皖北地区、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南北合作、园区共建扎实推进。围绕城乡融合,我省进一步明确了县域高质量发展路径,启动建设县域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激发县域发展新动能,同步实施县城提质扩容工程,大量农业转移人口成为新市民,2000多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一批美丽乡村中心村提档升级,江淮大地铺展出乡村全面振兴的崭新画卷。

基层声音

“党的二十大报告高屋建瓴,听后备受鼓舞、信心大增!”来安县委书记杨军表示,报告强调,要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受益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地区,切实感受到国家重大战略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重要促进作用。

杨军说,报告中提到的“区域重大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在来安都得到了有力的贯彻落实,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成效。近年来,来安县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向乡村延伸,让乡村发展享受城市经济的红利,吸引了大批外出农民工回乡,促进了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提高了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发挥毗邻优势,“顶山-汊河”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加快建设,滁宁一体化加速推进。

“站在新时代的风口,我们将进一步开拓创新,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全面对接沪苏浙城市、推动滁宁跨界合作,加快建设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争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行者’,在践行区域重大战略中不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杨军说道。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报告摘要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安徽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高屋建瓴、系统全面,主题鲜明、思想深刻。报告提出,要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合肥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朱秋明表示,“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取得了一批改革创新成果,助推安徽开放发展,促进外贸保稳提质。”

八百里皖江奔流到海,开放的跫音铿锵坚定。十年来,安徽对外贸易跨越式发展,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额由2021年的393亿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1071亿美元;贸易主体更加壮大,全省进出口实绩企业总数由2012年的5006家增加到2021年的1.02万家,年进出口额过亿美元的企业数量由48家增加到129家;贸易市场更加多元,安徽“朋友圈”越来越广,已与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往来,对外投资目标市场由非洲、东南亚向欧美等市场拓展。

如今,安徽开放发展的姿态更加主动,开放发展的舞台更加广阔。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链接全球,世界制造业大会、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展示安徽形象,合肥国际陆港、芜湖专业航空货运枢纽港联通“一带一路”,有进出口实绩企业数翻一番。全国出口的每5辆汽车就有1辆是安徽造,“买全球、卖全球”开始成为安徽开放的一个大趋势。

朱秋明表示:“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突出人民海关理念,织密筑牢‘国门防线’,履行好海关职责职能,持续推进通关便利化改革,全力助推安徽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基层声音

10月16日上午,位于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经开区块的中德合作创新园,20多位企业员工和自贸试验区工作人员集中观看了党的二十大开幕会。大家聚精会神,认真聆听,会场内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聆听党的二十大报告,我感到备受鼓舞,催人奋进,对国家、对安徽、对企业未来发展都充满了信心。”安徽智侒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方正平说,过去几年,尽管受到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但中国经济稳中有进,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充分说明只要有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就能战胜一切困难挑战。“作为人工智能大数据企业,未来我们将坚持在国家宏观政策引领下,秉承‘诚信立足、创新致远’的经营理念,把握机遇,克难奋进,努力实现更大发展。”

同样备受鼓舞的还有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自贸试验区管理局副局长付海斌。“心情非常激动,报告为国家未来发展把舵定向,也为我们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经开区块的未来工作指明了方向。”付海斌表示。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经开区块成立两年以来,试点任务落地率达到95%,自贸试验区特别清单212项已全部承接。2021年,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经开区块以全市0.2%的面积,贡献了全市25%的进出口额。

付海斌说:“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坚定担负起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的使命,以实际行动当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排头兵’,为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