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策引导 > 专家观点

潘保春:加快实施产业链供应链重组和多元化布局

信息来源:中国电子报 发布时间:2021-03-10 08:24 浏览: 字体:【  双击自动滚屏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和中小微企业协作配套作用。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潘保春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就要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

  此外,面对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在发生的变局,我国企业也应该加快实施产业链供应链重组,加大、加快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布局、区域化统筹和本地化供给的空间布局。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面临挑战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我国是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拥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全部工业门类,产业链供应链有较强韧性。当前,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我国关键核心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面临哪些风险和挑战?

  对此,潘保春认为,由于当前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复杂多变,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存在不稳定和不安全性。与此同时,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得到根本遏制,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疫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目前看来,我国关键核心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受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叠加影响,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风险和挑战。其一是涉及国外核心技术配套的产业链供应链可能会面临断裂的风险,由于完全依赖国外供给,会存在较大的风险。其二是面临关键核心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配套的协调难度增大的风险,包括全球化的采购、加工、生产、运输、配送等系列协同问题,其中任何一环如果出现问题,都可能直接影响到我国核心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安全。

  补短板锻长板应统筹推进

  当前,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仍然存在基础不牢、水平不高,一些基础产品和技术对外依存度高、关键环节存在“卡脖子”风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是我们建设制造强国必须要啃下来的“硬骨头”。潘保春认为,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就要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

  在补齐短板方面,首先要解决思想问题。目前存在的“卡脖子”风险,很大程度上是以前过度依赖,未意识到风险的存在。其次要加大核心关键技术的基础性研究。补齐技术短板就要从基础开始,持续加大核心产业链供应链的基础技术研究,聚焦核心产业核心技术重点攻关。例如加大医疗器械、交通运输设备、高端芯片、基础软件等产品的基础核心技术攻关等。最后,提高国内关键核心产业链水平。要集中一切资源确保在国内市场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正常供给,做到关键核心技术环节自主可控。

  在锻造长板方面,首先要进一步巩固产业链质量,像高铁、新能源、通信设备等掌握核心技术的优势领域产业链,抓住优势资源,使优势产业在国际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其次,加大国际交流,提升优势产业的技术影响力,把技术能力变现。锻造长板的核心是推动核心技术的商业化,而不是通过技术“卡别人的脖子”。

  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在发生变局,我国企业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潘保春表示,面对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在发生的变局,我国企业应该从三个方面做好准备。首先,应加快实施产业链供应链重组,应加大、加快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布局、区域化统筹和本地化供给的空间布局,逐渐形成以国内产业链供应链为主,外部产业链供应链为辅的供给体系。其次,在核心产业链供应链的配套上,要建立国内外合作关系,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优势逐渐转入国内。最后,要围绕核心产业链上下游配套打造形成产业链生态聚集效应。通过产业载体,构筑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链生态系统,最终形成以大带小、以强扶弱的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生态。

  “我们应该推动大企业做强做优,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推动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能力,形成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另外还要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潘保春强调。

  在培育具有生态主导力的大企业方面,他认为,首先要做到以产业链为基础,选好选准产业,鼓励行业龙头企业担当“链主”。强化龙头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鼓励和引导大企业加大生产科技研发投入,全力推进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建设。

  在推动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能力方面,可以重点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引导大企业建立产业联盟,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在产业细分领域产生一批专项领域的专家和示范企业。

  在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上,要充分发挥以上下游产业为纽带的生态效益,着力发挥大企业引领作用和中小企业的创新优势。大企业发挥资源优势,中小企业发挥机制灵活的优势,共同寻求生态互补点。此外,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在空间格局上需要政府搭建平台,特别是搭建特色载体平台,推动大中小企业在平台内逐步成为以创新创业为纽带的命运共同体。

  电子信息产业将率先破局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对于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哪些细分行业会率先破局,实现良好开局,潘保春表示,在“十四五”时期,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将聚焦三大重点,包括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产业生态,实现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迈上新台阶。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从去年开始,加快布局‘新基建’。‘十四五’时期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仍将会加快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此前提下,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产业将会率先破局,实现良好开局。”潘保春强调。

  同时,他指出,“十四五”期间,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良好发展,我们一方面要不断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发展,另一方面要推动电子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政府应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健康发展,逐渐建立和完善新基建在建设和应用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推动各地方配套政策的出台,引导大中小企业明确发展方向和实施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还是“新基建”催生新动能,电子信息产业都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电子信息产业通过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实现了快速发展,正在朝高质量发展迈进。潘保春认为,实现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电子信息产业链的建设与发展,攻克核心技术,强化关键环节,着力打造产业生态链,促进电子信息产业与各个行业领域的高度融合发展。另一方面,要全面强化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动实施建设智慧工厂、数字化车间和产业数据生态,拓宽产业应用领域,从而推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